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再发通知下调汽、柴油价格。自6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已历经七连跌。其背景在于,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降已经持续超过4个月,降幅超过25%。对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国来说,成本降低是最直观的好处。更深远的机遇在于,如果油价在低位运行的态势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为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理顺相关价格体系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当前油价的低位运行态势能够持续多久呢?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元持续走强和沙特不明朗的限产信号推动了最近的油价下跌,但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是原油价格疲软的根本原因。
油价的下跌主要不是短期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短期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随着页岩油气技术的突破,传统主导能源价格的力量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需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破除国内的能源生产、供应、监管等方面障碍,更好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业内人士指出。
左右油价力量悄然变化
油价下跌带来了什么?它会稳定在什么水平?影响油价的力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可以肯定的是,它给中国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节约成本,并由此而带来产品竞争力提升。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8%,原油进口突破2.8亿吨。在林伯强看来,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计算,如果能使2014年平均进口油价每桶下跌10美元,就将节约210亿美元。
具体到生产领域,油价下降有利于降低工业燃料和石化产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的情况下,要素成本压力的减轻,对经济增长会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二是为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机遇。供应稳定和价格相对低廉,是石油战略储备的有利时机。“根据估计,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加上商业储备)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可利用此次机会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林伯强建议。
而进入时机还要看油价是否可能大幅下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峰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从供需基本面看,油价会保持在80美元左右。另一方面,从油气开发的边际成本看,较高的开采成本达到六七十美元左右,所以油价再往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油价又是否存在短期大幅反弹的可能呢?在郭焦峰的判断里,相对低位的态势估计会持续一两年的时间。在供需面、地缘政治、气候突发、金融炒作等因素里,目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供需关系。相比于以往油价下降后,一些国家限产联手推动油价上涨的情况,他认为,目前的能源供应多元化,一地限产,相当于是把自己的市场让给别人。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何志成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能源市场多元化前景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的真正原因。近期,中国企业已经找到了大型页岩气田,这将影响未来石油价格预期。
伴随着油价的下跌,能源供需的新格局也逐渐显现。郭焦峰表示,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使得国际能源格局形成了油气生产中心西移、油气消费中心东移的新格局。这进而对地缘政治带来一定影响。左右石油价格的力量,由欧佩克和俄罗斯为主转向多元均衡的格局。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在下降,俄罗斯的影响略有下降,美国的影响力在上升,中国等主要消费国的话语权也在提升。
把握油气市场化改革低成本良机
能源成本一直是我国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油价下跌则为国内油气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契机。林伯强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价格受到管制,政府运用成本加成原则来制定能源价格。作为发展中国家,受支付能力和民众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过程比较缓慢。
目前态势下,受访专家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推进改革。
一是建立准市场化的能源价格体系。
成品油价格改革方面,国内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成品油价格则是设置最高限价,大约每10天调整一次。“可考虑借此机会缩短调整周期,每周公布一次最高指导价。”郭焦峰说。
炼油企业方面,目前是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出厂价,应借助油气价格低位的机遇推进其市场化,这有利于鼓励更多炼油企业到国际市场买油。政策层面,国家已明确将放开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权。郭焦峰表示,目前的石油储备主要由几大石油公司和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可以鼓励大型原油进出口企业储备石油,国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当价格降低到80美元每桶以下,企业就可以进行石油战略储备。”
天然气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是“市场净回值定价法”,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商品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商品物流成本(如天然气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销售各环节的价格。
郭焦峰指出,目前的调价方案是按照2013年的基数确定,而那时的油价较高。按照这一计算公式,即使是在目前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仍旧要上涨。天然气与石油是互相替代的产品,石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也应下降。应改变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可替代能源价格的折价系数,改变目前的涨价惯性。这样才能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比重,推进煤改气。
二是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能源税收政策。目前与能源价格相关的税收主要是资源税,应尽快深化资源税改革,其关系到不同能源的比价关系问题,最终涉及到油气的价格水平。同时应尽快完善消费税政策。目前的成品油消费税主要在生产或进口环节征收,属于价内税,消费税被作为增值税的税基一并计算。“实际上,消费税应作为价外税体现在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上,理性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树立节约用能的意识。”郭焦峰说。
长远筹谋中国的能源生产与供应
此次油价下跌,除了要关注其对中国带来的短期影响外,受访专家认为,还需要从长远着眼,加速破解目前存在的机制障碍,为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林伯强看来,国际油价下跌有益于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和国际能源合作,这关系着更长久的能源供应。一般而言,在低油价时期“走出去”会比较容易,除了价格比较低,谈判也会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增加国际能源合作力度。
以俄罗斯为例,目前中俄能源合作既有很强的政治动力,也有较强的经济动力。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的经济影响较大,此时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其意愿会更强烈。
除此之外,郭焦峰认为,应尽快对石油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加强对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多元资本对这一领域进行投资,这也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的重要领域。应尽快解决油气管网输送与销售捆绑的问题,推动油气输送与销售业务的分离,解决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问题。
与此同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监管体系。郭焦峰指出,无论是建立准市场化的价格体系,还是推进第三方准入,目的都是为了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与之配套的就需要加强对市场规范运作的监管。目前看,上中下游的监管力量都比较薄弱。
再者,要加强油气领域的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的标准。目前在油气领域,无论是上中下游都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比如在上游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可能存在着压裂液对水资源的污染、化学品的挥发、油气的溢散等。中游管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事故必然造成环保事故。应提高相关的法律层次,同时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另外,需要出台管网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伴随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以及下游的燃气电厂、加气加注站等,技术标准和规范都需要完善。
受访专家还指出,油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会挤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空间,短期影响不大,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对于高成本的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页岩油气、煤层气、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的开发。必要时,应有相应的政策设计,推动这些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