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打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培训那扇门

   2011-08-10 中国节能网2670
核心提示: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不少节能服务公司面对持续增加的合同订单一筹莫展,苦于缺少相关技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不少节能服务公司面对持续增加的合同订单一筹莫展,苦于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缺少专业的节能管理专家,导致企业很难形成规模性发展,也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储备息息相关,记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打败竞争对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而作为产业培训机构,首先就要清楚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我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没有跟上步伐。由于节能人才是跨领域的边缘学科,目前全国高校中很少有设置节能减排的专业,相关的对口专业有能源和环境工程、管理等专业,不过这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是叫好不叫座。由于节能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可能会涉及到电力、动力、热力、材料、控制等不同学科。而节能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单一学科的应届毕业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培训,把好需求的脉搏
   说到培训,特别是在职的专题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相关专业的节能和技巧。在职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就在于它不仅仅只是系统理论的梳理,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和工具应用的传授,加上实践经验的交流。不要只是让培训流于形式,应该使之成为指导现实工作的利器,这不仅是受训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培训机构要着力改进的。
   目前市场上针对节能减排的培训班,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有些是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主要培训对象,有些则是为了满足用能企业的需求而设计的。既有专项的单一培训,也有综合的整体培训,既有技术的培训,也有管理的培训,看上去似乎很丰满,实际上真正让听众收益,有用的培训却很少。培训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学以致用了。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本事都得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体现。那么,培训后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呢?45.01%的人认为学着的时候有收获,可具体工作时收效甚微;感觉“学有所得、非常有益”的人仅占38.07%,还有16.93%的人觉得“学着一套、用着一套”。曾经有一位资深的从业经理向笔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培训感想:“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一动不动。”这样的局面的确反映出了不少受训者的心声
   作为节能服务行业协会的EMCA,以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快速成长为宗旨之一,从成立以来就把行业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专门成立的培训部研究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企业能力建设的不同要求。经过近十年的积累,EMCA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了不同的培训产品,包括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投资机构、用户单位等,同时时刻把握产业发展脉搏,考虑培训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否经过调研?每个课程的受众群体是否适用?产生的效果是否达到受训者的要求?培训过后能否形成跟踪调研?太多的问题,太多的问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能所思索的问题,更是一个产业要面临的问题。培训课程要符合产业长远的发展需求;课程的设置要和企业技术属性密切相关,让培训的课程切实为企业服务,这是一个产业培训机构必然的选择和应有的责任。
   规范,守住道德的底线
   当人类已进入了由开发自然资源到开发智力资源的时代,如果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就不可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有所发展和建树。节能服务产业的培训市场要发展,就必须进行规范创新。规范使培训市场进一步完善,创新使产业培训更具有生命力。规范和创新是产业培训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规范这个词听上去很美,但做起来很难,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规范培训市场并非容易之举。社会上培训机构众多,所设课程及内容纷繁复杂,且产业培训市场没有成型的游戏规则,总体看上去比较乱,这样就会损害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作为每个培训机构都有义务来为规范这个市场出一份力。近日,浙江一家从事照明节能的企业负责人谈起培训市场,深有感触,她每天要接到很多电话和传真,都以某某知名的机构洽谈节能项目培训,可现场看到的景象很让节能企业感到失望,从课程上看,清一色的政策解读、EPC讲解,看则轰轰烈烈,听则平淡乏味,这些课程某种程度上成为牟利的噱头,现在,这位负责人甚至开始拒绝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陌生电话,实属无奈。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从业人数已经由原来的上万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而且还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市场上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节能服务专题培训形形色色。或冠以“EPC”培训,或解读国家政策,也有以新技术“交流”、“融资”洽谈等名义举办的各种活动。名目繁多,鱼目混珠,使企业而无法思辨,无从选择。不少培训班甚至冠以政府机构的名义,还以颁发各种资格证书为“诱饵”,实质效果如何有待于市场检验。据EMCA会员部反映不少会员单位经常在接到类似的培训通知后电话EMCA求证,这种现象着实让企业困惑,不少企业是叫苦连天。
   操守,考验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所要遵守的道德标准和底线,操守也需要一个产业的规范来约束。
   所有的节能服务产业培训机构都应规范职业操守,EMCA更不例外,因为它代表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形象,在操守、责任和利益面前,EMCA只能选择前者,并义不容辞承担着规范行业行为包括培训行为的职能,规范和创新也成为EMCA培训的核心竞争优势,努力构建和谐、高效的培训机制,倡导科学培训理念,创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培训大环境。
   节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节能项目培训市场的繁荣,而繁荣背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规范成为必然,因为节能企业的热情实在“伤不起”。
   发展,打开培训那扇门
   近年来,各种有关EPC项目的培训多如牛毛,杂乱无章,无序的培训市场让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企业望而却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作为这个产业的代表,始终坚持自己那份责任,坚守着传播EPC的这块阵营,实现着对国家的承诺,更承载着全国17.5万节能人的嘱托和希望。
   EMCA在全国率先开发并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系列培训,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自2003年EMCA成立以来,培训中心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培训活动百余次,参加人数近万人次。经过多年努力,其已树立起行业培训标杆,打造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培训全国“第一品牌”的知名度。
   因为这个时代选择了EMCA,EMCA也适应了产业发展需求,两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着强劲的智力支持。最重要的是EMCA将所有的培训课程形成系统化、专业化,从节能服务产业的高端培训到合同能源管理的普及培训,从政府的宏观政策解读到节能服务公司的能力建设、从金融投资机构的相关培训到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专题培训,还可以根据各类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中短期培训研讨,形式也从授课式为主的讲解培训,到以交流研讨为主的各种会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扩大交流、促进合作。
   整合优势资源谋求更大发展,是这个产业发展的要求。2006年开始,EMCA就和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开展培训,2008年和清华大学合作举办的战型节能减排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创造了行业培训的一个新记录,2010年在在广州挂牌第一个“节能服务产业培训合作伙伴”,拉开了和各地专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序幕,标志着节能服务产业培训新局面的开始。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