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重庆建筑节能助推全民节约“大时代”

   2014-11-09 中国节能网2010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为抓手,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的“绿色化”。建筑节能,成为我市推动俭以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我市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为抓手,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的“绿色化”。建筑节能,成为我市推动俭以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一大特色。预计2020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一星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成一批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基本完成具有改造价值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11月6日,江北嘴cbd高楼林立,工地建设如火如荼。虽然这里汇聚了3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总部机构,但每栋建筑上却看不见常见的空调外机和冷却塔。
 
        让人惊讶的“秘密”藏在临江地下的能源站,系统设备设置于此,由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提供冷热源,通过区域管网为建筑集中供冷供热。自2008年起,江北嘴开始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俗称“水空调”)区域能源系统。这种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运行稳定的特点,其工作原理是以水体作为热交换介质,在冬季把水体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中去。与家用房间分体式空调器相比,“水空调”节能40%左右;与常用的集中空调相比,夏季节能15%至40%,冬季节能40%至50%。
 
        截至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已建成,可为约16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冷热源;待2016年三期工程建成,近400万平方米的建筑将用上“水空调”,除节约能源外,还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夏天江北嘴的温度可比解放碑低3℃左右。
 
        江北嘴“水空调”项目,是我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一个缩影。
 
        1、推进建设领域的“绿色化”,全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万吨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市1998年就启动了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近年来更以绿色建筑为抓手,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的“绿色化”。
 
        “绿色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介绍,市城乡建委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业发展、实施能力和社会参与五大体系,先后承担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示范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以及绿色生态城区和低碳城市的国家示范建设任务,并按照单体建筑、住宅小区、生态城区三个层次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超过700万平方米;全市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对230栋重点大型公共建筑实施用能实时监测;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要抓手,引导社会资金近3亿元,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420余万平方米;悦来生态城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全市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面积接近5000万平方米;先后举办6届“中国(重庆)国际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与建设成果博览会”等活动,吸引上百万市民参与,建筑节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一系列“组合拳”推出,重庆建设领域绿意盎然。目前,全市新建城镇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到达100%,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达到20%。
 
       程志毅说,重庆建设领域每年可在生产使用环节节约近450万吨标煤(折合),减排当量二氧化碳1000万吨,节约钢筋160万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量630万吨,节俭理念和节约成效在建设领域得到了突出体现。
 
       从建筑节能中受益的不仅是城市和环境。家住江北石马河片区国奥村小区的林先生就是绿色建筑的粉丝之一。“我们这个绿色生态小区采用了类似‘保温瓶’的先进技术。”谈起小区节能,林先生眉飞色舞:房间采用热回收空气源热泵空调,卧室采用了空气循环技术,外墙有膨胀聚苯板保温系统,窗户是中空玻璃加断桥铝合金窗框……诸多“高科技”让居家不仅节约了能源,还省了电费。
 
       重庆推广建筑节能十余年,越来越多的节能、绿色建筑技术进入市民生活。不少人和林先生一样,受益匪浅。
 
       2、从“先行先试”到“系统推进”,重庆建筑节能得到快速发展
 
        市城乡建委总工程师吴波认为,重庆建筑节能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席卷全球的低碳经济大背景和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密不可分。
 
       国际能源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水资源的42%、原材料的50%,在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方面的比重均在50%左右。而在中国,建筑业是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其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
 
        面对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重庆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大胆探索、系统推进——
1999年,重庆建成国家建设部认可的夏热冬冷地区首个建筑节能50%的示范小区——北碚天奇花园;2008年,率先在全国出台建筑节能地方法规——《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率先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立了建筑节能50%和65%技术标准体系;第一个将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技术体系;率先推动建立了水源热泵(“水空调”)技术建筑应用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率先开展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以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为例,短短7年多时间,重庆已建设江北嘴、弹子石和涪陵三个cbd江水源热泵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以及开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轨道交通大竹林车辆段综合楼等多个节能项目,巫溪县、云阳县成功申报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两江新区水土片区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
 
        因为重庆在建筑节能工作领域实现了多个“率先”,以及在节能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成效,今年8月,重庆市城乡建委所属的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市建筑节能中心)当选为全国8个“节约之星”之一,这也是重庆市、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唯一代表。
 
        3、破解全面发展三大难题,让绿色建筑惠及更多市民
 
        加拿大泛宝企业有限公司首席代表钱嘉伦近年来频频往来于重庆与加拿大之间。日益活跃的重庆市场,已成为公司节能墙材业务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除了加拿大公司外,看好重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市场的还有英国、日本等国企业。按照住建部要求,2015年末全国20%的城镇新建建筑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提升至50%。发展绿色建筑将带动全国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发展,由此可撬动上万亿元的市场,让不少外企青睐这个极具潜力的朝阳领域。
 
        业内人士提醒,中国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要实现大规模发展,还需迈过市场认知度、政策配套和技术突围三道坎。
 
        如何破解三大软肋?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处负责人表示,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提升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认知度方面,努力改变绿色建筑的“高大上”形象,鼓励开发商和市民多算开发和使用的“经济账”。绿色建筑从低到高,分为一、二、三星级3个等级,目前我市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量成本基本能控制在30元以内,一般3至5年能收回增量成本。
 
        政策配套方面,对二星级绿色建筑补贴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补贴80元/平方米;对节能率满足要求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按照节能效果补贴35元/平方米或40元/平方米;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也有相应激励政策。
 
        技术突围方面,我市通过“淘汰落后”与“推广先进”双管齐下,禁限落后建筑技术230项,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推动建材行业的绿色变革,已培育包括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建筑照明、空调系统、门窗等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产业化示范基地近20个、年产值达到40亿元,全市绿色建筑产业集群的年产值接近120亿元。
 
       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正在加速,到2020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一星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成一批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基本完成有改造价值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基本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超过60%。
 
        巴渝劲吹“绿色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推动与参与,正让重庆绿色建筑从“高大上”的“小时代”走向造福更多市民的“大时代”。
 
        记者手记>>>
 
        重视“住行”中的节俭美德
 
        “衣食住行”既是民生,也是国计。
 
        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市民八成左右的时间都在建筑中生产和生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建筑节能已被各方关注。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随着人民群众对“宜居”要求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从“衣食”向“住行”转变。这种转变势必带来城市特别是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以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快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我市近年来推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行”有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住”有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这些重大举措和成效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成为节俭养德全民节约集中体现。
节俭养德、节用惜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居“安”思“节”、科学有度是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和人们健康生活应遵循的科学准则。愿各方更多重视建设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多重视“住行”环节中的节俭美德!
 
        轨道交通助力市民“绿色出行”
 
        重庆的“绿色建设”,轨道交通也是亮点之一。
 
        因为深具环保节能、高效便捷等特点,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市民“绿色出行”的主打工具之一。截至今年上半年,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一、二、三、六号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线路170公里,位居中西部第一;轨道交通运营线网日客运量已达到198万乘次,占我市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率的30%。
 
        市城乡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介绍,“行”的节约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轨道交通每天为重庆减少了2.2万班次的公交车运力,全市可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城市增加约1.32万亩森林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充分考虑了山地城市的特点,重点研发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能耗低、造价省等优点的跨坐式单轨技术,牵头编制了国家跨座式单轨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培育了以跨坐式单轨技术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链,80%的设备实现了“重庆造”。
 
        截至目前,重庆轻轨技术已在北京、贵阳和韩国、巴西等国家和城市落地,与重庆有初步合作意向的国家、城市拟建设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总长度超过400公里。
 
        重庆建筑节能亮点多
 
        近年来,重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可谓亮点纷呈。记者从诸多“节约典型”中挑选了几个具有特点的项目,展示重庆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成就。
 
        重庆大剧院:位于江北嘴cbd,2009年投用,面积约8.26万平方米,主要采用江水源热泵和冰蓄冷技术。使用水源热泵技术,大剧院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10吨,节约运行费用152万元。冰蓄冷技术则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冷装置中,白天为空调系统提供冷能源,节约不少电费。
 
        轨道交通大竹林车辆段综合楼:位于渝北区照母山森林公园西北侧,2012年建成,建筑面积约6.31万平方米,采用地源热泵、呼吸式幕墙系统、光导光伏系统、节水设计等12项绿色建筑技术,每年可节约电力约2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煤约83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00吨。
 
        日月光中心:项目位于解放碑商圈核心地段,改造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节能改造今年完成,通过安装中央空调专家控制系统、采用led光源、实施自动扶梯节能等措施,综合节能率超过20%,每年可节省用电400万度,节约标煤1616吨,减排二氧化碳3988吨。
 
        “未来之家”:位于江北区铁山坪,是我市绿色生态智慧建筑展示基地之一,集成应用了52类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外墙垂直绿化为房屋降温,太阳能光热板、光电板为室内供热供电,堆肥马桶高效节水,智能控制系统调节室内设备节能高效运行,技术指标超过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该项目自建成后累计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成为我市绿色、节能、生态建筑展示、交流、宣传、体验的平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