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青海:生命禁区的“绿色公路”

   2014-11-13 中国节能网3020
核心提示:终年积雪的阿尼玛卿雪山翘首盼望,万年冰封的多年冻土天然试验场考验着“交通人”的智慧和意志。在这天高云淡、人烟稀少
    眼前除了青色的山石就是皑皑的白雪,一条承载着太多希冀和梦想的通途,正在从图纸上变成现实。
 
  终年积雪的阿尼玛卿雪山翘首盼望,万年冰封的多年冻土天然试验场考验着“交通人”的智慧和意志。在这天高云淡、人烟稀少、风景如画的地方,一条笔直、平坦的公路直指天际,一条穿越湿地、草原和荒漠的绿色公路串起了沿途的美景和人们的期盼。这,就是花久高速公路,一条高原腹地的绿色公路,一条高原最美的旅游公路,一条穿越新疆、青海、四川的希望之路。—记“花久高速公路”青海首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
 
  它是青海历史上至今最大规模的交通建设项目(全长384.2公里,总投资204亿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工程知亥代隧道(海拔高度4462米,长度4570米)是它的一部分;它穿越了三江源自然保护核心区,绿色、环保是它的关键词。
 
  花久高速公路之“绿”
 
  花久公路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位于“大美青海·最美果洛”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穿越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阿尼玛卿藏文化中心、阿尼玛卿雪山风景区等,那里气候环境严寒,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极为敏感。项目建设之初,省交通运输厅韩建华厅长就提出“花久公路建设要以"四个交通"(即: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指引,结合高寒、高海拔地区绿色低碳公路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定位,根据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概念与内涵,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全寿命周期”。
 
  综合交通:
 
  优化路网降低能耗排放
 
  低碳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和设计是基础。花久公路的建设将形成东通阿坝州、成都,西连格尔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新疆、青海与成渝经济区便捷沟通的区域大通道。沿线有花石峡镇、下大武乡、雪山乡、东倾沟乡及玛沁县、久治县等主要城镇。因此,花久公路的规划紧密结合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紧紧把握路线经过区域的路网布局,尽可能的通过设置互通立交的方式,优化原有路网结构,达到既最大限度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又可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此外,花久公路途经区域内有阿尼玛卿雪山、曲格那降魔白塔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因此,项目在拟定方案时,极力避免对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干扰和破坏,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建设阿尼玛卿高速公路“藏文化”旅游服务区,将各种旅游资源通过全省公路主骨架连为一体,形成高速化的高原观光旅游主打线路。
 
  智慧交通:
 
  全程不停车收费车道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公路运营中,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花久高速公路7座收费站均设计了ETC不停车收费车道。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2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同时,不停车收费系统还可大大降低车辆怠速燃油消耗,并减少汽车尾气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分析结果,全线共设14条ETC不停车收费车道。项目建成运营后: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通行速率,降低车辆怠速燃油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收费人员的投入,节约了公路管理成本。同时,结合治超站点规划布局,设置不停车预检系统,减少对不超限车辆的二次检测工作,极大提升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
 
  绿色交通:
 
  施工处处要节能
 
  花久公路建设始终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能力的投入、最大程度的恢复”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项目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敏感区域生态系统特点,采用草皮移植“无痕化”施工技术,对全线取土场、新建路段等挖除的草皮资源进行集中饱水堆放,尽量减少草皮土壤养分的流失,并及早用于临时用地恢复和路域边坡生态恢复中。
 
  项目建设中,采用废渣再利用“无痕化”施工的理念,将隧道剩余弃渣综合再利用,将可用碎渣最大可能的用于路基填方或加工为砂、石等建材,尽量减少弃方量,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项目结合当地太阳能丰富的特点,充分利用绿色能源,高速公路管理分中心、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区等均采用适宜的节能照明及热水供应系统。如江千岔口、门堂服务区分别设置装机容量为100KW的太阳能供电系统4套。各施工工区均采用透光板,以保证室内的亮度,尽量减少照明用电,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另将待搅拌的砂石料进行初步预热,然后送入搅拌车间,节约能源消耗。通过选型和通风系统节能控制,降低隧道通风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
 
  花久公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全部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后储存于水池,用来冲厕、绿化等。
 
  此外,花久公路建设中,还采用了施工机械节能、施工区集中供电、施工标准化、拌合站综合节能、建立能源统计监测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节能措施,将绿色节能理念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
 
  平安交通:
 
  优化指标保障行车安全
 
  花久公路的穿越路段山高坡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设计中坚持地质选线的原则,降低施工难度与工程量,从而大大降低施工能耗,减少水土流失,杜绝造成新的地质灾害,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优化线形、增加视距、加强安保措施等手段,减少事故隐患,保障行车安全。对长陡下坡,下坡段采用消能护栏,合理设置避险车道,并结合实际地形增设港湾停车带等休息区,增强运行安全性。此外,还设有水环境保护桥面径流污染防治工程和动物过境通道等。
 
  花久高速公路之“新”
 
  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是青藏高原公路施工的“三大难题”。对于花久公路,高原多年冻土是其重要的工程特征之一,也是引起路基沉降变形等病害的主要根源。在花久公路建设中,针对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4℃、冬季严寒漫长的现状,采取了五大技术措施处理冻土路基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护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并有效延长路基路面使用寿命,减少或降低运营养护费用。
 
  技术一:隧道采用防冻保温设计
 
  多年冻土形成稳定隔水层,隧道开挖后将改变原有地层的温度场,在洞口段围岩中形成新的冻融活动层,反复冻融过程对隧道衬砌及附属设施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在才公卡隧道采用专门的防冻保温设计,实施抗冻保温长效节能措施,将极大地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损耗,节能降耗。
 
  技术二:大桥采用耐久性措施
 
  项目穿越阿尼玛卿雪山的大武至扎果山段共新建大桥18座,中桥10座,分离式立交3座,小桥23座,桥式通道46座,涵洞179道,涵式通道105道。
 
  根据“耐久适用”和“便于养护”的要求,桥涵设计中加强了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措施,尽量选取刚度大、耐久性好的构件,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于大跨径桥梁,设计时在梁体根部和桥墩处横隔梁处预留检查孔,以供桥梁在运营期间检查、检修时使用,充分体现了“节约型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除了严格按现行规范对耐久性的要求进行设计外,针对项目气候高寒,桥梁冻融破坏对桥涵耐久性影响较大的特点,设计中还加强了桥面排水系统的设计,桥面设置了泄水管和防水层,涵顶现浇层上设置了防水层。通过桥梁长寿命设计,降低维修养护费用,并减少由于养护作业而造成的行车延误。
 
  技术三:引气水泥混凝土路面
 
  花久高速公路将打通青海、甘肃、新疆、西藏与四川省际高速通道,是一条重要的运输大通道,重载车比例高。因此,工程选择在大(武)久(治)段铺筑引气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约10公里。
 
  引气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水渗透性,进而提高抗Cl-离子侵入、抗硫酸盐侵蚀、抗碳化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的路面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原冻土地区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太阳辐射反射能力和防水能力,更适合高原冻土区公路建设的需要,可有效降低路堤填土高度,节约建设成本。
 
  技术四:沥青混凝土耐久性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虽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适应路基变形,但其吸热量很大,大量热量传入基层、路基和地基,很容易造成路基冻土融化而导致沥青路面损坏。此外,沥青拌合物在摊铺过程中对温度非常敏感,而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温差大,雨雪常常不期而至,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工程选择花大段铺筑耐久性沥青路面,全长约40公里。
 
  耐久性沥青路面虽然初期投资稍多,但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年限通常为15年,但多数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六七年后,路面就开始产生结构性破坏,需要局部翻修重建。耐久性路面的推广应用,可以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使沥青面层的维修仅限于表面层,除日常养护外沥青面层的重铺或加铺周期将延长至10年以上,减少因维修而导致的交通阻塞时间。
 
  技术五:温拌沥青混合料
 
  众所周知,在隧道中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极为困难,由于隧道内空气流通不畅,摊铺时沥青混合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难以及时排出,使作业人员处于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因此,大部分隧道多采用施工周期长、行车噪音大、养护维修困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出现冬季结冰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2007年以来,青海交通科研人员即开始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调研和初步的室内试验研究工作,对国内的温拌应用现状进行了密切跟踪调查。2008年11月,在前期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成功铺筑了青海省首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德令哈试验工程,验证了温拌技术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可有效延长施工期、改善压实性能和减少沥青的老化,并探索了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高原条件下施工的关键技术。
 
  花久公路项目共有8座隧道,计划在各隧道进出口300米范围内以及借赫隧道与那尔洞隧道路段、那尔洞隧道与扎果隧道路段的路面施工中均采用温拌技术,共计41公里。
 
  据介绍,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类使用特定的技术或添加剂,使拌和及施工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技术。
 
  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较低,使其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相比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如:较低的拌和及摊铺温度,会大量减少烟气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排放,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设备的损耗,在碾压完成后可以较快地开放交通,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施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