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湖北光伏企业春天将至

   2014-11-14 中国节能网2620
核心提示:9月上旬,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政府对分布式光伏企业的长期支持态度,并出台了“全额上网”电站享受标杆电价、增加发电配额、允许直接售电给用户、提供优惠贷款、按月发放补贴等十五条新政。
9月上旬,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政府对分布式光伏企业的长期支持态度,并出台了“全额上网”电站享受标杆电价、增加发电配额、允许直接售电给用户、提供优惠贷款、按月发放补贴等十五条新政。时间过去两个多月,湖北光伏企业对此反响如何?连日来,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湖北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十五条新政的落地,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光伏企业的投资风险,将刺激光伏企业在困境中寻求生机,再迎发展的春天。
全额上网带来利好

谈及新政出台,英利太阳能集团子公司——湖北英利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冀显得异常兴奋:“这是重大利好,政策落地后,很多以前不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今后也可以合作了”。

在这之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只有一种售电模式,即“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企业在选择客户时,就要考虑客户是否有一定的实力,评判其用电量是多少,这样才便于结算。而此次新政提出,新增加一种售电模式可供选择,即“全额上网”——光伏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

马冀告诉记者,此举意味着如果选择“全额上网”,即使以后客户不存在了,光伏企业还可以继续向国家电网售电,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光伏企业的投资风险,“这相当于兜底政策。”同时,也减少了与客户合作的繁琐程序,可以刺激光伏企业更多地推动企事业单位安装光伏太阳能。

此外,从收益来看,“余电上网”一般是每千瓦时0.8元左右,而选择“全额上网”后是1元以上。“每度电可以多收益一角多钱,又有哪个企业不愿意呢。”马冀笑着说。

据介绍,7月1日,该公司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首家新型保税物流园新能源示范区,在该园区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总装机量为35兆瓦,合作投资达3.5亿元。

“光伏发电每年收益4200万元,7年收回投资,投资收益率高达11%,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为25年,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18年可以获得稳定收益。”马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融资难题有望破解

记者采访发现,以前光伏企业安装光伏太阳能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一个项目动辙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投入,资金占用量太大。比如,企业安装一兆瓦装置,就需投资800万元左右。

面对高额投入,客户不愿投钱,不少光伏企业吃不消。光伏企业如果向银行贷款,厂房抵押一般也只能贷款几百万元。融资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光伏企业大刀阔斧地开拓市场。

对此,武汉兴隆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国栋表示,此次新政出台,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采取灵活的贷款担保方式,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的贷款机制;探索对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四有企业”实行封闭贷款。

“这就意味着光伏企业可以利用某个项目和订单进行贷款,如果银行依此执行,融资难问题即可解决,订单将如雪片般飞来。”王国栋如是说。

此次新政还鼓励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进入光伏行业。王国栋认为,国家出台了利好政策,基金有望大举涌入。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稳定,回报时间长,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因光伏产品质量不过关,而造成发电效率衰减。不过,这次新政也强调,建设单位采购招标时应采用获得认证的光伏产品,产品质量有保证,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这样一来,光伏企业贷款容易了,客户可以不用投一分钱,就能坐享收益,相信会有不少客户愿意安装光伏太阳能。”王国栋说。

期待出台地方补贴

近期,在下游市场需求复苏拉动下,多晶硅市场行情逐渐回暖。8月1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9月1日起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这一决定更是给多晶硅企业喘息之机。市场复苏后,湖北光伏企业加紧了项目建设。

11月2日,在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淅河马鞍山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中国化工报记者见到6台大型机械、30多名工人正忙着吊运和安装支架,已安装好的光伏面板连接成片,成为荒坡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据悉,该项目是湖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占地3000亩,由湖北省能源集团与湖北齐星集团公司投资9亿元新建,目前已安装30兆瓦,整个工程将在12月底建成,建成后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目前,晶星公司年生产能力120兆瓦,年内新上一条生产线后,产能将达到300兆瓦。随州能生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光伏组件等,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徐德说。

2008年,齐星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晶星多晶硅产业园,开启了随州光伏产业的新纪元,2010开始试产。随后,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光伏产业走向低谷。

“逆境中,进则活,退则亡。”面对多晶硅的不景气,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表示,当时齐星集团旗下的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作重心转向完善多晶硅产业链,主攻光伏产业下游高端产品,向单晶硅、切片等产品进军。经过一年多的磨砺,晶星公司拥有了从多晶硅到光伏电板的整条生产链,也为该公司抵御寒冬增添了砝码。

晶星公司于去年8月启动已停产1年多的多晶硅生产线,抢占市场。尽管市场复苏了,但是想起近年的市场寒流,光伏企业依然心有余悸。“如果省内能早日出台地方补贴政策,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湖北省内多家光伏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化工报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心声。

据了解,目前根据国家要求,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十余省份已出台光伏发电的地方性补贴标准,而湖北至今迟迟未出台。

“因为我省的地方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台,也导致不少省内外光伏企业对我省光伏市场开发积极性不高,有的本土企业甚至将更多精力放在省外。”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