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水安全:正成为“心腹之患”

   2014-11-19 中国节能网1400
核心提示: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世行警告 水质恶化,缺水危机成现实威胁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
 
  再看湖泊。同一份公报显示,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
 
  现实是沉重的—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趋势是严峻的—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
 
  “目前,全国年用水总量近62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陈明说。
 
  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用水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大面积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有可能在中国引发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
 
  这一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它正在变成现实威胁。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从事环境法研究30多年。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大范围发生,人们经常碰到,因此被称作国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问题,正在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短视恶果 投入巨大,水污染依然久治不愈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充满忧虑地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河北沧县小朱庄村村民朱建勇,看到从地下抽上来的水散发着异味,并呈铁红色,惊慌莫名。村里一家养殖场的主人称,数百只鸡因饮用这样的水相继死亡。
 
  监测显示,村子附近的建新化工厂不仅向河流排污,还向周边沟渠倾倒废渣。这个发生在去年4月的生态事件,虽已过去一年多,但村民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过去我们沧州挖几米深就能得到地下水,而现在一些地方要深入地下几百米才能抽到水,有时即使抽到也是污染水。”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说。
 
  只顾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义利观”是造成耗水过度、水质污染的重要社会心理动因。
 
  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GDP—“被污染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现实“推手”。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说:“在水环境形势极其严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发展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只顾发展,不管环境。”
 
  水污染加剧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人们向大自然无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变脏的水,变得更稀缺、更脏。
 
  为从根本上控制水质恶化,全国水污染防治费用节节攀升。“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入将达5000亿元,年均1000亿元。虽然国家投入巨大,但水污染问题依然久治不愈。
 
  应对措施 节水是治本之策,治水须统筹兼顾
 
  面对残酷现实,我们没有退路:
 
  —节水是治本之策。
 
  “当前打好"水安全保卫战"的关键环节是节水,要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全国节水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吴季松说。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仍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至3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远低于0.7至0.8的世界先进水平。
 
  —体制改革是关键。
 
  专家认为,针对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之间的脱节,应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以流域水环境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加快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构建全国和区域性水权交易平台,探索水权流转实现形式。
 
  —统筹兼顾是根本。
 
  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治水必须统筹兼顾,与治山、治林、治田等有机结合,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面对地表水、地下水及近海污染的多重考验,加强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创新迫在眉睫。为此,周生贤等提出实施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理念。
 
  —调水是辅助。
 
  专家认为,调水不能作为解决水安全问题的主渠道,而应在严格节水和治水的条件下,辅以适当调水。“现在一缺水,就想到调水;水质污染了,也想到调水。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向老天爷要水转变到自身节水。”王金南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一些实质性举措已经相继推出,变化正在发生—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元旦正式实施;俗称“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5月1日起,北京居民实施阶梯水价,3档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5元、7元、9元,多用水多负担;
 
  宁夏、江西等7省区正在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力争二三年内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等方面率先突破;
 
  “环保问政”正在倒逼政绩考核向“绿色”转轨。
 
  ……
 
  据新华社电
 
  链 接 >>>
 
  滇黔交界水源被污染
 
  排查数月不见污染源
 
  水源点不时冒黑煤水,衣服洗不净,手也洗不白,严重威胁村民饮水安全。滇黔交界地区的饮用水源近日出现“黑色污染物”,而相关三县市均为产煤地区。污染源究竟在云南还是贵州?相关部门接到污染报告已有两个多月,答案仍不见分晓。
 
  9月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政府接到报告,该县柏果镇饮用水源茨菇河1#泉眼出现“黑色污染物”,近1.5万居民饮水受影响。随后环保部门对当地水质进行检测,发现化学需氧量(COD)超标。
 
  据了解,茨菇河1#地下泉眼地处贵州省盘县和云南省交界处,上游为云南曲靖市辖区的宣威市和富源县,三处均为典型的“煤炭大县(市)”。柏果镇已探明煤炭储量丰富,拥有多个煤矿。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关三县市排查都很“积极”,但仍然未找到污染源,甚至出现互相推诿。
 
  贵州省柏果镇一名干部表示,污染源迟迟没有确定,排查难度大是一方面原因,另外,贵州与云南两省的联动不及时也是原因之一。“我们虽然很早就发现了污染,两省都有可能存在污染源,但以乡镇、县市来进行协调,问题又解决不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