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倡导农业节水、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此方面,国家接连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继2012年发布《国家农业节水纲要》之后,《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布,政策提及的要点是加快推广以微灌、滴灌等新技术,提高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提高我国农业的高效灌溉系数。
会议确定,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会议要求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天津市节约用水事务管理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金鹏认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节水供水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节水”的提法在前面,这体现了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峻,在治水思路上已由增加供给转向了需求管理,侧重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抑制不合理需求,要通过工程手段和管理手段,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此次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适应生态环境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大举措。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洪涝灾害仍频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防灾减灾作用明显;另一方面,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也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
会议指出,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水利工程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建设资金无疑是很关键的一项。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改革创新、加强协调,加快前期工作和审批进度。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后使用和管护。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使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