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济南市提出,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进工业废热(余热)利用供热工作,利用大型电厂等工业企业废热(余热)资源进行集中供暖,替代中心城区大部分35吨╱小时(含)以下燃煤锅炉,以及部分设备陈旧、环保排放不达标的小型热电厂和锅炉房,以减少冬季燃煤消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于利用工业余热供暖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孔村镇,如何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定位?如何让群众受益、企业节能、热企获益,实现多赢?这对于整个济南来讲,都有着可贵的借鉴意义。
11月15日,济南市供暖第一天,家住平阴县孔村镇龙山路的徐延存家里的温度达到了20度,“这160多平方米的房子,两千块钱的取暖费,很值!”孔村镇是济南市首个实现集中供暖的乡镇,得益于该镇炭素产业的发展,原本作为炭素产业链中废物排掉的工业余热,现如今成了廉价暖流,进入寻常百姓家。
市场化之后实现多赢
“我们现在的取暖费定价是普通居民13元每平方米,商户17元每平方米,这个价格是全山东省最低的。”11月15日,在孔村镇天泰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经理翟玉平告诉记者,2013年,孔村镇政府与天泰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先进的余热回收技术对炭素余热进行回收用于集中供暖。目前,孔村镇驻地社区、学校、敬老院、原铝厂小区等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暖。
经过前期铺垫,2012年,孔村社区成为平阴县第一个实现集中供热的农村社区。
“2013年我们开始全面接管孔村镇的供暖业务,和孔村镇政府签订了30年的供暖协议。”翟玉平说,政府做供暖毕竟力不从心,包括管道铺设维修、专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存在短板,这一块市场化之后,政府负担小了,热企也可得利。
经过物价局对供热公司的成本审核,最终将取暖费用定为13元每平方米,而今年济南市城区居民住宅采暖费还是每平方米26.7元,低了一半,即使是这样,企业仍然会盈利。“我们一次性买断了政府投资铺设的管道,又开辟了新的用户,总投资超过一千万元。”翟玉平说,仅2013年供暖第一年,就收回了220多万元的取暖费用。
“孔村镇的城镇化进程正全面推进之中,未来90%的人口要向镇驻地社区集中,供暖需求很旺。”孔村镇镇长陶庆福告诉记者,孔村镇目前有产业工人两万人,其中80%左右为本地人,每月工资三四千元左右,一个取暖季一两千元的取暖费用并不高。
节能改造改善城镇“呼吸”
陶庆福告诉记者,孔村镇作为“全国炭素工业第一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炭素工业优势,8家炭素企业的总产量约占全国年产量的20%,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为200万平方米的建筑供暖。过去由于受技术和工艺条件的限制,这些余热资源并未得到利用,只能白白浪费。
11月15日,记者来到海川炭素公司,虽然是传统煅烧企业,但厂区内没有一点异味。“我们在2010年就被评为了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海川炭素动力分厂厂长李加臣说,现在海川炭素已经实现了整个生产环节的循环,余热发电,余热供暖,全程无废物排放。
“因为炭素生产需要煅烧,利用炭素煅烧炉中排放的高温烟气的余热,通过加热余热锅炉,生产出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再利用蒸汽给水加温,将高温水通过管道输往用户家里供暖。”李加臣说,“以前煅烧炉里的高温烟气是废物,有了余热发电后,烟气成了宝;以前余热发电中产生的高温水是废物,现在可以用来供暖。”
“现在余热发电厂一年可生产4000万度电量,给公司省下几千万元的电费。余热供暖这块可以给公司一年带来180万元左右的收益。”李加臣介绍,通过这些收入,公司每年再将10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节能改造中,每年可节约煤1.6万吨。
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巡视员郭森表示,建立可靠稳定经济的供热格局,需要探索多样化的供热方式,无论民营或个体投资建设的热源都可就近上网,提高供热能力,除城市供热主管网建设统一由政府投资建设外,各个热源点按照市场化原则,谁投资谁受益,同时逐步理顺放开供热价格。
近年来,济南市供热部门提倡、支持多元化供热。目前,余热供暖也被频繁提及,但是现在余热供暖面积并不算大。
天泰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经理翟玉平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主营业务为区域供热管网、工业余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近年来,已先后为孔村镇多家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配套新能源项目,“上马供热项目,主要是看中了原本作为废物排掉的大量热水,有了稳定热源,供暖前景很好。”
在孔村镇,依靠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节了能,还得到了丰厚回报。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预焙阳极36万吨的县域骨干企业,每年产生的高品质饱和蒸汽达21万吨,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山东华鲁公司为其量身定制建设了4台余热锅炉,年可发电4000万千瓦时,除自用外,将并入国家电网出售,年创利税2400万元,节约8122吨标准煤。平阴县经信局节能科科长周建国介绍,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以市场化手段节约能源的新模式,在水电煤汽油等传统耗能产业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