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跨区域联动破解水安全困境

   2014-11-25 中国节能网2540
核心提示: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提出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提出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将对365个水质较好湖泊进行保护。正视水安全,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折射出国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调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优。
 
  既要治劣,更要保优新思路的提出,是为扭转过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视、越能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逆政策效应”,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个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先污染、后治理”耗费巨大且不说,效果还不明显,因为水体一旦被污染,治理和恢复过程比防治大气污染还要困难。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大范围发生,人们经常碰到,因此被称作国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问题,正在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心腹之患”多严重?数据令人心惊肉跳: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水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大旱、水生态破坏、地下水枯竭,更让人焦虑的还有饮水安全事件的不断上演,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内近几年每年发生的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被污染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现实“推手”。一些地方陷入发展“误区”,只顾眼前利益,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GDP,对于污染大户“按经济贡献睁一眼闭一眼”,环保监督成了摆设。如果说,执法不严可通过问责,倒逼政绩考核向“绿色”转轨的话,那么,从源头上防污治污,还需理顺“九龙治水”的体制因素。最近发生的一起跨省饮水安全事件就透出了这方面的尴尬。
 
  滇黔交界地区的饮用水源近日出现“黑色污染物”,水源点不时冒黑煤水,衣服洗不净,手也洗不白,严重威胁村民饮水安全。而相关三县市均为产煤地区。污染源究竟在云南还是贵州?相关部门接到污染报告已有两个多月,答案仍不见分晓。因不能跨界执法,贵州盘县环保局监察大队曾给云南富源县环保局发出了协查函,富源县环保局回复称没有查出有企业排污的情况,建议盘县环保部门加大径流区污染源排查力度。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以邻为壑互相踢皮球,而是环保执法跨区域分割,造成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局面,使保护水安全陷入体制困境。不仅是省际之间,同一省区之内也存在配合协调问题,既有流域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区域管理上的“城乡分割”,也有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的“部门分割”。即使在同一城市,水利、交通、园林、环保等多个部门都负有责任。然而,都负有责任往往意味着都不负责任,让一些部门有了“踢皮球”的空间,阻碍了整个河道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
 
  因此,应加快改革步伐,以“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加强区域联动,建立以流域水环境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令人欣慰的是,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环保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如果落实执行有力,则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目标,并不遥远。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