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伦敦上空的冷高压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污染物难以扩散,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污染防控法案让雾日减少
“伦敦大雾”事件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让公共交通成为出行首选
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数伦敦人的出行首选。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市中心的地铁站之间都步行可达,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政府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
保障空气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同时,欧盟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
北 京
“APEC蓝”怎样实现?
那么,北京“APEC蓝”是怎样实现的呢?
“APEC蓝”得来并不容易,北京全市工地停工、车辆单双号限行,公车停驶70%,燃煤锅炉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污染企业退出,与此同时,北京部分市民享受了6天的“小长假”。
这离不开河北和天津的贡献。
京津冀联动让北京迎来蓝天
11月1日起,河北省启动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应急减排措施,环北京100公里范围内涉气企业全部停产,环北京100~200公里范围内805家企业停产、226家企业限产,重点控制区881处工地全部停工,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保定等市机动车禁限行30%。
在防治雾霾方面,京津冀地区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往往一个地区的污染会迅速扩散到整个区域。
为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3年9月12日,“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国十条”)颁布,各地纷纷拿出行动方案。“国十条”专门在第八条对“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做了详细描述,特别要求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11月3日开始,北京全市所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拆除、石材切割、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扬尘作业工序,五环内和怀柔区还将停止所有混凝土振捣及搅拌、结构浇筑等作业;全市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机关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停驶70%公车;对渣土运输、货运车辆以及外埠进京车辆实施管控;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中,69家停产、72家限产。
同时,天津部分地区也将配合APEC会议停止供暖。
这些措施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当然,天气预报说,北京的蓝天少不了冷空气的一份功劳。尽管通过多省联防,终于给北京带来了蓝天,居民受惠的同时也担忧着这样的蓝天可否持续?
“雾霾是可以治理的”
也许停产过于极端,在多方探讨雾霾话题后,专家指出,通过工艺改进脱硫脱硝方式或许才是治理雾霾的长效之路。
在经历了一个月三场霾后,北京告别雾霾,迎来蓝天。
“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此次的APEC会议,都可以看出雾霾是可以治理的,而且治理的措施都是明确、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已有26年的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原所长金银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