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开启下一个一千万辆的新起点上,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严控企业规模在迅速做大后出问题,确保成长当中的质量。
除了进一步强化一汽-大众现有的体系能力,张丕杰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平衡好快速发展与经营质量这对矛盾。在广州车展开幕前夕,张丕杰就一汽-大众即将迎来的1000万辆下线,以及正在落地推进的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接受了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部分媒体的采访。张丕杰为此次媒体沟通定了一个基调:“责任驱动未来”。
“现在对于一汽-大众而言,核心的命题不是做多大规模,卖多少车,而是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谈及责任,张丕杰认为企业最重要的使命是造出优秀的产品,然后通过可持续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一汽-大众现有超过三万名员工,但我们这里人数最多的部门是质量保证部,这一个部门就拥有超过1800名员工。”
事实上,由于高品质产品驱动企业高效率运营,而后者带来的收益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激烈优秀人才的加盟,并由此形成一个可以良性运转的闭环。张丕杰表示,一汽-大众每年大约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大约400名员工,而收到的自荐简历大多数时候超过四万名。“所以,每一个进入一汽-大众的年轻人,都可谓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
而吸引他们选择一汽-大众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企业本身持续多年高质量的增长。
今年前10个月,一汽-大众整体销量逼近150万辆(含进口),接近去年全年销量水平,距2014年170万辆的产销目标仅一步之遥。如果不出意外,一汽-大众将于12月初迎来合资公司挂牌以来的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并将企业销售收入带到突破3000亿元的新高度。
合资公司仅挂牌23年就完成累积产销1000万辆,一汽-大众用自己的速度刷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快纪录。然而,在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一汽-大众及其现任掌舵人张丕杰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产销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确保整个经营体系一如既往地高质量运行?“最大的风险和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质量管控,一个是安全生产。”张丕杰坦承,在企业产销规模迅速做大后,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风险是让企业管理者承受了巨大的运营压力,有时甚至为之寝食难安。“可以设想一下,一汽-大众每天下线新车4676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耽误一天就是这么大一个数字,如果耽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那将是更可怕的一个数量。”
在到达顶峰时,张丕杰需要带领一汽-大众去攀爬一座更高的山,那就是2020年挑战产销300万辆的级规模。
作为产销规模早已跨过国百万辆的整车企业掌舵人,张丕杰认为其团队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如何管控好企业成长中的质量。而办法就是在现有体系能力上,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体系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比如我们新成立了风险管理科,并由后者牵头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部外部风险,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张丕杰表示,一汽-大众风控部门会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排在前50位的风险只要交给一般的职能部门去负责应对,但位列前20位的风险就必须交给高级经理以上的管理者来负责。这里包括质量风险和安全生产,这也是一汽-大众在做大产销规模后,首先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挑战,而像其他企业都非常看重的现金流风险,在一汽-大众则排在57位。“按照现有的体系能力,要去冲击更高的300万辆产销规模,显然是有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在现有体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种能力。”张丕杰坦言,未来6年时间里,一汽-大众将从现有产销150万辆规模冲击产销300万辆新高,这样的挑战无异于“再造一个一汽-大众”。
在张丕杰看来,坚定不移地推进“2020战略”是打造一汽-大众可持续发展体系能力的施政纲领,而扩产备战无疑是其总体战略下的“规定动作”之一。实际上,按照这一指导性战略,一汽-大众除了要在2020年实现产销300万辆总体规划,还必须在品牌影响、可持续发展、渠道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提升。“下一个阶段,我们还要着力打造优秀的合资企业品牌。”在张丕杰看来,在过去23年的发展中,一汽-大众已经在中国市场经历了建立信任和品牌认同的阶段,下一步,一汽-大众将重新标定其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品质高度和领军地位,赢得国内汽车消费者的长期信赖与青睐,打造品牌美誉度。“我们希望,消费者一提到‘一汽-大众’四个字,可以联想到高品质并迅速建立信赖。”
张丕杰认为,在成为一个整车工厂还是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整车企业这样的选择题上,一汽-大众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后者,而且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升级,一汽-大众最终要成为全价值链本地化的整车企业。“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