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一半以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
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未来12年间,需要再新增500亿公斤生产能力。但水资源短缺,加大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
变革用水方式,可以促进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加工链的延长,可以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记者:水,是农业的命脉。实现对农业用水的保障,是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产的保证。据了解,我国农业用水效率还不是很高,你怎么看当前我国农业用水形势呢?
孙雪涛:我国农业用水保障有力,但形势不容乐观。从资源量上看,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从资源使用结构上看,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一半以上,以2008年为例,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664亿立方米,占当年用水总量的62%。
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现象,是当前农业用水形势的突出特点。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可达0.6,而发达国家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8。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现代灌溉技术的应用程度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现代灌溉技术是指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德国的现代灌溉技术应用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达61%以上,而我国喷灌、滴灌面积仅为407万公顷,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
我国水分生产率同发展中国家相近,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0%。我国水分生产率平均约每立方米1千克粮食,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每立方米2千克以上。
我国农业生产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未来12年间,需要再新增500亿公斤生产能力。但水资源短缺,加大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另外,我国非农用水量也在与日俱增。因此,要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必须充分高效利用水资源。从当前形势看,必须进一步变革农业用水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记者: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变革农业用水方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孙雪涛:要积极探索低效用水转向高效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积极探索无计划用水转向计划管理用水,主要是在宏观上优化配置水资源;要积极探索分散式个体用水转向规范化集体用水;要积极探索运用单项节水技术转向运用综合技术。
变革用水方式,可以促进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加工链的延长,可以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变革用水方式,可以有力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比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引导农民根据新的供水形势,调整种植结构。缺水地区,增加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相对丰水地区,可适当保持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依赖灌溉的低价值大田作物。
按照中央提出来的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变革农业用水方式,必须着力于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着力于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