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写在一汽-大众千万辆之后:巨头的中国挑战

   2014-12-04 腾讯汽车1610
核心提示: 在最近几天里,一股寒流席卷中国北方,长春更是在12月1日那天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气温骤降十多度。不过,寒冬的来临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一汽的生产节拍。在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地处北国的中国一汽迎来了两个颇具纪念意义的下线仪式。

在最近几天里,一股寒流席卷中国北方,长春更是在12月1日那天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气温骤降十多度。不过,寒冬的来临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一汽的生产节拍。在过去的这一周时间里,地处北国的中国一汽迎来了两个颇具纪念意义的下线仪式。

先是在11月27日,在合作了十二年之后,一汽轿车的第100万辆马自达轿车正式下线,为此一汽轿车专门组织了下线仪式。不过这个仪式的规模和传播面都非常紧凑,只是在一汽轿车的工厂临时达了一个小型的台子,颇为低调。一汽轿车马自达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的新闻在几天之后便没有了关注度。

时隔几天之后,12月2日,在合资了二十三年之后,一汽-大众的第1000万辆轿车也在长春驶出了生产线,为此一汽-大众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下线仪式,整个仪式由杨澜主持,长春市和吉林省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下线仪式。在下线仪式上,一汽-大众还别出心裁的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分别直播了在成都工厂的第9999998辆和在广州佛山工厂的第9999999辆整车的下线仪式。整个下线仪式的规模和一汽-大众的规模可是匹配的相得益彰,而这一次下线仪式的关注度也一直高居不下。

同属于中国一汽的阵营下,一汽轿车马自达和一汽-大众的这两个下线仪式完全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不过一汽在六天内接连举办的这两个下线仪式倒也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最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局面。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销量和关注度双双突飞猛进,迅速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第一阵营的位置。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也稳坐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头两把交椅。而前几年风生水起的日系车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市场上遭到了冷遇,销量和市场关注度纷纷下滑,甚至在品牌价值方面也被大众挑落半级,新车的市场定位始终要被大众系列压上一头。德系车和日系车的境遇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其实早在2013年11月,上海大众就率先迎来了1000万辆轿车下线,而这也使得上海大众成为国内第一家产量突破1000万辆的轿车生产企业。今年再加上一汽-大众的千万辆下线,大众显然已经稳坐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头把交椅。不过老话讲风水轮流转,大众坐上头把交椅也意味着将面临高处不胜寒的境遇。那么,未来的大众在中国市场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保持品牌形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众的重点工作方向。

在最近几年里大家也都看到,伴随着大众品牌产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的是频频爆发的大规模质量问题。从最早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开始,大众还遭遇了DSG故障问题、速腾断轴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一来随着速腾断轴问题的发酵,大众又被挖出了迈腾1.8T正时链条故障的问题。而这一系列大规模爆发的质量问题但凡是发生在任何一家二线汽车企业的话无疑都是致命的打击。凭借大众品牌出色的品牌力,在质量问题频发的风口浪尖大众也都一一顺利过渡。

另外一个导致大众品牌形象缺失的问题是伴随新一代大众系列的推出而备受诟病的减配问题。

在日系车统领市场的年代里,大众品牌口碑的积累完全依靠的是老一代车型厚道的配置和精湛的做工。技术过剩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曾作为大众品牌汽车的标签出现在消费者的口碑榜上,这个原本在设计领域被视为贬义词的技术过剩在消费者眼里变成了褒义词。但是在现在的大众车身俨然已经看不到什么技术过剩的标签,朗逸那个堪比马扎宽度的后排座椅、新速腾和新高尔夫上的那个非独立悬架、还有不见踪影的铰链式限位器等等都让大众车的品质变得越来越平庸。

除此之外,无论是对待公众也好,还是对待媒体也罢,大众的脾气在近几年里也是一路见涨。上到大众公司,下到大众4S店,随处可见大众品牌中日耳曼式的傲慢。屡禁不止的加价,出了质量问题之后的蛮横等等都在蚕食着大众的品牌形象。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销量的变化往往是落后于品质和消费者口碑的提升的,很明显,现在大众正好是处于销量上升而口碑下降的阶段。现在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青睐更多的是基于当年老一代大众车型所带给消费者的固有印象的,通俗点说就是在吃老本。那么,如果再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现在日系车的境遇就会是大众的未来。所以,如何保持品牌形象是大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面临的第一重挑战。

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的意识到,在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产品序列中缺乏细分市场车型的现状。

就一汽-大众而言,虽然已经完成了1000万辆的总产量,比如最近几年里增速迅猛的SUV、小型车等等。相比之下,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等其他合资企业都已经布局了产品线宽泛的车型序列。所以可以遇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一汽-大众将推出旗下的SUV产品与上海大众途观形成市场互补。

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在最近几年里产品线的重叠存在着品牌内耗的风险。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新捷达和新桑塔纳、新速腾和新明锐、帕萨特和迈腾。这些车型的出现在现如今倒是可以实现大众品牌迅速铺开的效果,但是对于一汽和上汽两家汽车企业而言,竞争自然不可避免,那么随着未来车市增速的放缓,这些存在内耗风险的车型就会成为大众烫手的山芋。所以,如何整合产品序列,合理分配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资源配置,又是另一重挑战。

从最实际的方面入手,作为一家产销量超过千万辆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是不是应该担负起建设一汽自主品牌建设的责任。

重视企业责任,在一汽-大众完成1000万辆下线时,曾经在自主领域工作多年的一汽-大众老总张丕杰(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就反复强调一句话,责任驱动未来,责任重于销量。对社会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我们很好理解,因为是个企业在讲到企业责任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两条。说实话,这样的责任太大了,也太空了,看不见又摸不着。是不是可以考虑下和一汽的自主板块共享车型平台,向自主品牌输出动力技术呢?毕竟一汽-大众归根结底还是一家由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总是这么拿着外国品牌打压中国民族品牌怎么说也不像是一家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应该干出来的事。

最后我们来说说一汽,这个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头号带路党,在过去的这二十三年里,一汽帮助大众品牌实现了1000万辆的市场占有,但是自己的那点自主事业还依旧停留在历史频道里。一汽已经翻来覆去的把红旗那点事说了快一个甲子,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一汽-大众产量破千万对于一汽而言,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庆祝的。品牌这样的隐形资产在德国人手里,厂房、人员这样的固定资产在一汽手里,怎么看都觉得是个定时炸弹。等到哪天风水轮流转德国车在中国实在卖不动了,德国人倒是一拍屁股走了,一汽手里这些个动辄就上百万辆产能的工厂和工人可就真正的砸手里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