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食品安全:如何阻止流向餐桌的砷污染?

   2014-12-06 中国节能网2530
核心提示: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其中的砷元素是一级致癌性重金属。随着土壤重金属问题日益突出,被污染的耕地和灌溉用水导致砷等重金属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如何阻止流向餐桌的砷?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其中的砷元素是一级致癌性重金属。随着土壤重金属问题日益突出,被污染的耕地和灌溉用水导致砷等重金属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如何阻止流向餐桌的砷?沪上科学家及其国内外合作团队从植物媒介入手,让它们自我排毒,避免砷污染入口。昨天,国际学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卷(PLoS Biology)》在线刊发了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自然界中砷的化合物,多以砷酸盐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而在化学性质上,砷酸盐与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磷肥”的磷酸盐非常相似,因此植物负责吸收磷酸盐的运输蛋白很难区别两者,经常误将砷酸盐一并带入体内。砷经由作物富集,再被人类摄取后可能导致皮肤癌、肺癌以及其他脏器重大疾病。
 
  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晁代印研究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植物中调控砷元素积累的关键基因——HAC1,使将来培育低砷甚至无砷农作物成为可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卷》对此成果进行了专题介绍,评价称“HAC1的发现,为研究如何在砷污染高危地区培育可安全食用的农作物,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研究发现,植物拟南芥的叶片砷含量存在巨大的自然变异。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图位克隆技术,鉴定出控制这种变异的重要功能基因HAC1。实验表明,HAC1可有效阻止植物体内砷的积累,而HAC1若发生突变,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积累高达数百倍的砷。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揭示了全新的植物砷解毒分子机制,对于限制砷向植物与食物链的迁移、降低农作物的砷含量,以及利用植物进行砷污染土壤修复,都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有望解决粮食砷污染问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