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实行红黄蓝分区管理  创新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1-09-20 中国节能网4320
核心提示:泉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在水利部的直接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以红黄蓝分区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行红黄蓝分区管理  创新节水型社会建设
泉州市人民政府
 
 
 
  泉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近100亿立方米,人均仅1272立方米,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沿海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5~417立方米,全市流向境外的外流域和直接入海的水资源量约40多亿立方米,下游500多万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基本依靠晋江流域不足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支撑,泉州市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着全省20%的人口,支撑着全省27%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时,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偏低,部份河流污染等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晋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超过总量40%的极限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单纯依靠工程措施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泉州缺水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确保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2008年,泉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在水利部的直接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以红黄蓝分区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泉州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一、构建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
  (一)完善水权制度,实行总量控制。早在1996年,我市就制订了《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方案以金鸡拦河闸为枢纽,对晋江流域金鸡拦河闸以下的水资源按县级行政区进行分配,1997年后均按此分配方案分摊山美水库扩蓄工程,金鸡闸重建,南北渠改造等多个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并以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建立"两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每年从下游受益地区筹集3000万元用于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初步勾勒了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水资源管理框架。2007年成立了水资源调配中心,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并于2008年出台了《水资源调度配置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各县(市、区)取用水超出或节余分配方案的水量,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足额缴纳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和水权补偿费后,可以跨流域、跨县(市、区)、跨工程进行水权转让。例如,2008年石狮市建设二期引水工程计划从晋江流域引水,需超配额引用2.54立方米/秒的水量,在市水资源调配中心的统筹协调下,石狮市最终通过水权转让的方式获得。
  (二)制订红黄蓝分区规定,实行动态管理。结合水利部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思路出台了《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管理规定》,在全国率先推行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规定以行政边界为区划边界,根据各行政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将全市11个行政区域划分两个红区、两个黄区、七个蓝区,明确各区域水量控制、水质改善的目标,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科学编制区划。在地表水方面:考虑到全市80%以上用水取自晋江,区划以晋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根据各县(市、区)引用水量占配额的比例高低进行红黄蓝区划,取用水量达到水量分配额度以上的划为红区,小于80%划为蓝区,其余为黄区。地下水方面:以超采区比重为划分依据,超采区比重占行政区域50%以上划为红区,20%-50%为黄区,低于20%为蓝区,同时明确沿海地区地下水管理水位。水(环境)功能区方面: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各县(市、区)功能区断面未达标次数占监测总数的百分比为依据,未达标率超30%为红区,15%-30%之间为黄区,15%以下为蓝区。同时,引用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GDP的COD排放量作为用水效率单项限制指标进行分区,沿海县(市、区)万元GDP用水量若超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指标、山区县(市、区)万元GDP用水量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直接划为红区;当万元GDP COD排放量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时,水(环境)功能区分区直接划为红区。
  2、实行分区管理。针对不同分类和分区,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对蓝区采用正常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对黄区采用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项目,接近总量控制指标的,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增取水量,鼓励黄区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取水通过水权交易获得区域内现有取水户的节约水量或区域外水权,但禁止从红区购入水量;执行非居民生活用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红区采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项目水资源论证权限上收,不得再审批新增取水量,禁止新增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其余新增项目用水必须从内部调剂或通过水权交易取得,并执行最严格的定额管理,即取水许可水量按行业定额下限核准;执行严格的地下水禁限采管理制度,禁止在地下水禁采区或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开采地下水,结合地下水管理水位,建立地下水位红黄蓝预警及管理预案;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及非居民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超计划用水20%以内、20-40%、40%以上的,分别按加倍、三倍、五倍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费。对水功能红区内水质不达标河段制定年度排污总量消减方案和措施,严禁新设置入河排污口,限期治理,并列入行政首长环保责任状,若逾期未改善的,列入环保限批区域。每年的红黄蓝管理情况都要在年初本市的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布,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红区的治理方案,采取措施促进红区向黄区转化、黄区向蓝区转化,对转化成果显著和蓝区管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从水资源费和水资源保护上下游补偿费中给予优先支持,促使各县(市、区)、各取用水单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相继投入建设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和取用水监控系统,并对原有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晋江洪水预警报系统以及部份工程单位的远程监控、抄表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完善,构建数字流域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涵盖了水质水量实时数据监测,水量管理、水质管理、红黄蓝管理、节水管理、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功能区、取用水情况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从而对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评价、预报、管理和调度。出台《泉州市水资源配置调度管理规定》,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同比例丰增枯减、多年调节水库蓄丰补枯"的原则,根据年度预测来水量、水库蓄水量,制订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计划,并根据实时水情、雨情、旱情、水库蓄水量及用水情况,调整月、旬水量调度计划,下达实时调度指令,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晋江东西溪和山美水库的联合调度,即通过西溪流量站反应的实时西溪来水量及软件模型预测未来3小时的来水情况,由抄表系统采集用水信息,在西溪来水能满足金鸡拦河闸闸供水的情况下,山美水库停止放水,优先使用西溪天然来水;在西溪来水不足时,由山美水库供水进行补充。经过优化调度配置,提高供水能力,每年增加可供水1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晋江流域新增一座大型水库。同时,该系统可为红黄蓝分区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对各区域进行红黄蓝评价,发出预警,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三、各方协同协作配合,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初显
  一是红黄蓝管理制度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由于明确了各县(市、区)水量控制、水质改善的目标,有效推动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节约用水、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例如,石狮市建设鸿山热电厂申请每天新增5.6万吨用水,因该市被列入红区,其必须从原有的指标进行内部调剂,促使石狮市关闭了80多家印染企业的120多个自备小锅炉,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被列为黄区的惠安县投资1.23亿元对黄塘溪进行综合治理,促使流域水污染、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的治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水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今年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率领的全国政协考察团莅临我市考察泉州水资源管理工作,对我市的红黄蓝管理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6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栏目中播出了题为"福建泉州:管好水资源,调出新结构"的新闻,报道了我市通过实行红黄蓝分区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做法。
  二是各部门协同协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局面业已形成。《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管理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了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市水利局五年来完成渠道改造28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3万亩,建设山地蓄水池2669个,有效提升农业节水能力;市政公用事业局加强计划用水管理,进一步加大旧管网改造力度,加大治污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洁具等;市经委组织实施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在漂染、石材加工、造纸等行业推广水循环再利用,推广废水重复利用技术,并组织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各部门协同协作推动我市节约用水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三是典型示范作用明显。石狮等地设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专项奖励基金,按处理规模每千吨 /日给予奖励10万元;全市3家企业生产的4种、19个型号水暖产品列入国家节水产品名录;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吨钢耗新水4.5吨,达到钢铁行业的先进水平;贵格纸业有限公司95%的生产用水经处理得到回用,全年可节水900万吨;凤竹股份公司冷却水和冷凝水已达到100%回收利用,占生产用水的20%,有效地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虽然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今后,我市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红黄蓝"水资源分区管理,强化需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