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余卫平: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外交名片

   2014-03-18 中国经济周刊 2500
核心提示: 两会前夕,2月28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EMU电动车组起运赴巴西,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首次服务世界杯的范本。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哪些困
   两会前夕,2月28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EMU电动车组起运赴巴西,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首次服务世界杯的范本。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哪些困难?中国高铁走出海外的机遇和挑战为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
   中国列车改变巴西人的
   出行习惯
   《中国经济周刊》:北车EMU电动车如何能在包括有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强手如林的竞标中突围,获得巴西的认可?车辆为巴西当地市场做了哪些设计?
   余卫平: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实力”。具体来讲,来自两方面体现:一、北车有多年来在国外良好的运营业绩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二、针对本次投标所体现出来的技术的先进性和良好的性价比,所以成功中标。
   巴西项目我们突破了两大要素,实现了两大“之最”。其一是在纵向载荷方面(编者注:车厢前后抗压能力)的突破,巴西里约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在某些标准上比香港还苛刻。比如里约地铁对车体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采用美国标准设计,使得车体强度满足40年工作载荷下不产生疲劳失效的条件。这一标准是国内城铁设计标准的4倍,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2.5倍。其二是耐高温方面,列车采用严格的德国及美国的防火标准,防火性能全球之最,达到耐56℃的高温。这对北车来说不是难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根据巴西《环球报》的报道,中国车辆改变了里约人的出行习惯,不仅城铁的使用率提高了40%,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大大提升,而且乘客在崭新整洁的车厢内也更加注重个人举止,不再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未来北车海外业务
   占比达三分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市场,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余卫平: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第一是自身的实力,自身的实力来自于北车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强大的工艺制造能力,良好的运行业绩,体现在投标中,以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性价比、实用性强、制造成本比较低等优势来赢得竞争。
   第二是外部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清楚地指出,鼓励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有了把高铁成套装备走出去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有了总理超高水平、超高规格的营销,在国外为我们建立好良好的市场环境,再加上加快完善法律、金融等方面对高铁成套装备走出去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高铁会落户世界各地。
   《中国经济周刊》:2000年北车成立时,当时的出口额只有5000万美元,2013年17亿美元左右,实现了30倍的成长。北车未来走出去的潜力如何?
   余卫平: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出口企业,北车的整车产品已经遍及世界五大洲,机车、客车、货车、城轨等整车产品进入将近80个国家和地区。
   应该说海外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一,从北车的发展途径来讲,要把现在的“北车国际化”转型升级为“国际化的北车”,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海外业务的扩展,海外业务取得的占比未来要达到整个北车收入三分之一的格局,战略上潜力巨大。
   第二,从现有海外业务布局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多年来北车是在亚非拉国家进行合作贸易,现在我们已经在不同程度走进了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很多国家都有我们的产品,从业务发展格局来看,从亚非拉进入欧美澳,真正实现了全球性、全天候的合作贸易。
   第三,从具体的业务来看,我们现在在国外的品种,整机产品有20多种,零部件有100多种,随着高铁的走出去,我们将有更大的潜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给全球业务。未来海外发展业务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周刊》:在走出去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和瓶颈?
   余卫平:困难应该说是有,比如贸易保护,还有法律保护、文化差异、标准不同等,但这些都是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解决和克服的,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才要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