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十二五”前三年,全国财政水利资金累计投入13261亿元,年均增长19%。
2011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2011年以来,财政水利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资金主要来自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个渠道。
最大头来自一般公共预算。2011-201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水利投入9423亿元,占财政水利总投入的71%。
其余资金来自政府性基金预算。2011-201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水利投入3838亿元,占财政水利总投入的29%。
楼继伟指出,财政水利资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块,中央约占46%,地方约占54%。中央财政水利资金分配管理与现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南水北调办、三峡办等部门。
对于国家财政水利资金的投向,楼继伟介绍,主要是突出支持水利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大骨干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以及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领域。
楼继伟表示,下一步财政部主要有六方面工作打算:
首先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在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办水利的同时,加快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研究界定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在研究明晰中央事权、地方事权、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以及共同承担的支出责任。
三是完善财政水利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包括优化转移支付体系;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四是优化财政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包括大力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支持民生水利建设;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五是支持加快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推动建立水权制度。
六是改进和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监管。包括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改进资金分配和项目管理;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水利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重点风险环节和领域的监控。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水利稽察,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基层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突出解决好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问题。
【相关阅读】
多省发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被国家和集体“一手包揽”的格局正被打破。《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贵州、安徽等地采访获悉,各地近年来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在试点地区,被赋予了商业属性的小型水利工程不仅为村民增加了财产收入,也促进了土地流转。
李克强:重大水利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1月25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李克强总理24日在水利部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从当前看,加快推进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有效投资;从长远看,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都江堰等重大水利工程泽被千年,至今仍被百姓称颂。
我国将建127项重大水利工程 投资超6000亿
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我委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意见的汇报,强调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重大农业节水、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大型灌区建设等方面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