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李荣)“中国钢铁业在未来5年内,市场增长尚有空间,但产能增长没空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在22日结束的“钢之家”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说。
李新创同时也是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院长。他说,业内几乎都已认可,中国钢铁业的现有产能已经超过年产9亿吨的水平,足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多年的市场需求。去年中国国内钢材消费加上出口不足7亿吨。
产能与消费之间的“落差”是十分明显的。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产能超前于市场消费的“过度透支”,已经带来恶果。中国钢厂普遍存在过分强烈的产能释放冲动,供给调节“神经”逐渐麻木。而市场需求相对于“超前的供给”,永远显得不足。钢铁业产能过剩格局正在固化。
今年4月上旬国内粗钢日产量创出日产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而其背后的现实是,今年首季中国钢铁业陷入近10年少见的全行业亏损状态,1至3月份的总亏损额超过10亿元。在最近的3年内,钢铁业的销售利润率始终在3%以下的低位徘徊。
李新创发问:“这样的高产、低效甚至亏损的境地,怎么办?还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值得业内深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年初曾提出控产目标,但目前来看这个目标根本无法达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钢产量太大了,钢厂又分散,利益诉求又不一致,要控制产量,绝不是简单的号召就能发挥作用的。”
中国主流钢铁资讯机构之一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认为,中国钢铁业已进入全面产能过剩的阶段。他说,2010年以前,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尚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而从现在开始,钢铁业将进入全面过剩,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几乎都已供大于求,而且钢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产能过剩将作为影响国内钢市运行的主要矛盾,长期存在。
中钢协负责人也认同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增长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已“没有空间”,未来主要任务将是结构调整,“真正关注行业的质量效益,关注生产与服务的协调发展,在技术上要从过去注重消化吸收快速转变到原始创新发展上来”。
在中国钢铁业“高产、低效”的深刻困境中,有一个长期以来为人诟病的致命伤,那就是以高价铁矿石为代表的“高成本体质”。李新创说,铁矿石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钢铁业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至今,中国钢铁业因为矿价上涨总共多支出的金额高达3000亿美元;从2001年至去年,进口矿价总共上涨了9.4倍。
李新创说,既要积极稳妥地扩大海外权益矿的比重,又要大力支持国内矿的开发,同时还要建立公平有序的铁矿石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中国已建立起最新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并成功吸收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这全球三大矿商成为发起会员。这被视作中国业界主动顺应全球铁矿石市场发展的一个积极举措。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