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佳木斯雪花飘飘,室外气温最低达到零下14摄氏度,最高温度也已经低于零下,但只要走进市民家中,室内基本保持在零上18至22摄氏度之间。
达尔凯(佳木斯)城市供热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鹏说:“佳木斯供热季从10月15日到次年4月15日共计183天。我们是中国第一个在城市供热领域实行PPP(公私合营)中外企业合作项目,2007年以来我们的供热客户已经从项目初期6万户发展到14.5万户,增长率142%。”
在许多国家,供热这样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多是赔钱经营,在2007年之前,佳木斯政府每年的供热投入达到2000万元。与达尔凯(佳木斯)实施PPP模式,再加上2008年获得亚洲开发银行2亿美元贷款,现在佳木斯政府每年供暖季不仅一分钱不出,经营企业还赚到了钱。
杜鹏说:“法国达尔凯公司作为全球能源解决方案的专家,把在全球运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带到了佳木斯城市供热服务中。运营7年来,已经连续3年盈利,今年将继续盈利,弥补以前年度全部成本后尚有盈余。从今后的战略计划上看,项目依然是可持续性盈利的。”
从事供热行业的人都知道,供热系统的产业链是由热源、热量分配和输送机客户采暖系统这三个关键的环节组成的。在整个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供热效果的不尽如人意。达尔凯(佳木斯)公司如何做到在政府不补贴、热价不涨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的呢?
记者随着杜鹏走进金港湾一座小区内的换热站,实地了解达尔凯(佳木斯)通过供热系统改革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做法。达尔凯(佳木斯)首先投资7000万元进行供热系统的初步改造,拆除了原来许多居民区因供热不足自建的小锅炉,改建新建换热站106余处,并于当年10月15日全面开栓供热。截至2013年底,达尔凯(佳木斯)供热工程累计投资总额达到4.9亿元,投资新建换热站290座,315套换热机组,投资1.3亿元扩建主干管网77公里,投资7800万元购置供热设备。
记者在换热站看到了那台冷热水“约会”点的换热机组。达尔凯(佳木斯)将原热力公司运行20余年的直接供热方式,彻底改造为二次间接供热,即来自电厂70度的热水通过热力点直接分送到用户的室内系统,现在则是通过换热站换热后,将37度的热水再送到用户的室内系统。杜鹏说:“直供改为间供,既解决了管网水质问题,同时缩短了用户与电厂首站间的供热半径,极大地改善了热力失调问题,同时提高了供热的安全系数。我们还在控制方式上进行了改变,原供回水温度是根据日平均气温而定,先采用室外测温箱采集室外温度数据下传到每个换热站,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时调整不同室外温度下所对应的供回水温度,使用户室内温度保持恒定,既提高了供热品质又节能,使换热站真正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
截至今年10月,达尔凯(佳木斯)减排了5179.5吨氮氧化物、10358.99吨二氧化硫和271661.97吨二氧化碳,节约标煤106056.36吨。为此,佳木斯荣获了国际能源总署颁发的“气候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