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按节水增粮行动方案规定,赤峰市建设任务为72万亩、总投资8.67亿元,其中中央、内蒙古自治区投入总额6.25亿元,赤峰市与旗县应承担的配套资金7200万元,全部资金现已拨付到旗县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直接效益。一是节水。据测算,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约为70m3/亩,比管灌节水110m3/亩。二是增产。平地平均增产230公斤/亩,平均增值415元/亩;坡地平均增产533公斤/亩,平均增值749元/亩。三是节电。采用膜下滴灌平均消耗电费24.13元/亩,管道灌溉平均消耗电费为46.11元/亩,膜下滴灌与管道灌溉相比,平均节约电费21.98元/亩。四是省工。一个标准工管理的定额由22.5亩提高到97.5亩左右。五是减少病虫害发生。五是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根区供水、供肥、供药,调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六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近6%。七是提高了土壤质量。滴灌不使土壤透气性好,有改良土壤、压制盐碱的作用。
二、生态效益。一是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土壤改良作用明显。二是使作物在良好的水、肥、气、热的生态环境下生长。三是膜下滴灌水肥同滴,减少病虫害传播。四是实现了水、肥、药同步,节约成本而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改良土壤作用巨大。
三、社会效益。一是节约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农田灌溉老百姓关心的是增收,而党委、政府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米袋子、钱袋子,而且更关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提高了农牧民的农业生产收入。三是加速集约化种植模式的形成,农业专业化得到加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赤峰市建立了高效节水设备生产企业两家,两家企业高峰期用人达到2000多人,长期聘用人员为800多人。企业的建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解放了劳动力,可以使农牧民从传统的大田耕作中走出来,从事其它产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