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济南能源的生产消费也不例外。“吐旧”,控制煤炭消费,依法关闭小煤矿矿井保持“停不下来”的节奏:去年关闭6处,今年将再关闭5处;“纳新”,引进推广清洁能源,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个项目不断上马:新年刚过,长清风电场(二期)马山工程项目和两河片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获得核准,同意建设。
为了蓝天白云,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济南推广清洁能源“也是蛮拼的”……
减70% 向能耗煤老大下手
数据表明,煤炭目前依然是济南综合能耗的“重头戏”,约占70%左右。因此,推广清洁能源的另一面,便是围绕“煤老大”的坚决替代行动。今年,围绕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我市将上演“关、禁、限”三管齐下的局面,实现消费总量不增反降的历史性转折。两年内,全市要依法关闭11处煤矿矿井。去年,已关闭6处,淘汰落后产能84万吨/年,今年将继续关停5处,淘汰落后产能69万吨/年。
两年依法关闭11处煤矿矿井
2014年关闭:章丘鑫岳公司三号煤矿、六号煤矿,章丘矿业有限公司明水一号煤矿、济南金星煤矿、圣井煤矿、济南民泰煤矿。
2015年关闭:章丘矿业公司玉山煤矿、明水二号煤矿、章丘官庄公司官庄煤矿、章丘华明矿业、济南李福煤矿圣井一号煤矿。
而划定高污染燃料控制区工作将在今年年中完成。2015年底前,要淘汰高污染燃料控制区内具备改用清洁能源或集中供热条件的35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或集中供热。同时,加快落实气源,推动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煤改气”。根据省即将出台的减少煤炭消费政策措施,我市将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落实压减煤炭消费的政策措施,并制订考核办法适时考核各县(市)区。旨在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效率的《济南市煤炭清洁利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前也正研究起草。据悉,《办法》将制定符合本市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燃煤及制品和焦炭质量标准,并划定禁止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区域范围。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这一《办法》将在今年一季度前制定完成,并向社会发布。
“限”则是低碳产业的发展。我市正通过开展低碳试点,建设低碳产业园,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展先行先试等形式,开展低碳产业试点工作。如低碳工业园,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引入园区发展规划,按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要求建设低碳示范园区。
同时,结合全市循环经济“6780”工程,在市内选择一些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发展低碳经济条件的园区或企业先行试点,率先在全市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增多项目上马持续推新无论从国家战略还是济南发展的层面,推广新能源已是迫在眉睫,需要不断持续的魄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曾指出,“十三五”总体而言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清洁、安全、高效、可持续。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称《气候规划》)。这个被看作是中国“十三五”能源规划雏形的《气候规划》,提出了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要出现“大跃进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均要快速增长。其中,相较于“十二五”规划,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提升1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利用安装面积分别提高4倍左右和1倍。
近年来,济南也高度重视培育节能环保和低碳产业,支持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LED照明、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及产业化。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谢堃此前表示,拟定的济南2016至2017年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将提高新能源项目的比重。”今明两年,我市将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2015年、2016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00兆瓦、400兆瓦;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力争分别达到8.5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太阳能资源较为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300小时;平阴、长清等地低山丘陵区风力资源丰富;商河等地地热资源储量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新能源建设具备“天时”
与此对应的是,一批新能源项目的或建设完成,或陆续启动,或开工建设:2014年年底前已建成投产国电长清一期风电项目、商河玉泉生物质发电项目;今年建成中海油平阴风电一期等三项风电项目和山东明科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济南统一4.75兆瓦分布式光伏及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力诺7.83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
新项目的上马,将带来明显的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以刚刚获得核准的长清风电场(二期)马山工程项目和两河片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例:前一个年均上网发电量约为9646万千瓦时,按相关标准,每年可节约标煤3.1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9万吨、二氧化硫289吨;后一个年发电约为20028.2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6.0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4.3万吨、二氧化硫1440吨。
引借助外力做好铺垫
济南能源的“吐旧纳新”,不仅从内部推措施,也注重从外部“借力”,寻办法。天然气引进是其中的重头戏。目前,我市对它的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比重不高,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数。中石化和中石油两条管线在济南引入供应,将会改变这一局面。仅前一条年供应能力约9亿立方米,而济南2013年消费量大约7.5亿立方米。中石化济青复线前管线途经济南大约50公里,预留3个供气站和2个分输阀室;中石油“泰安——青岛——威海”管线,拟从莱芜分输站引进管线,保障东部用气需求。两条管线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前,我市已经完成了部分天然气管网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归德至崮山、担山屯至兴隆片区、华山至遥墙等管网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能力,优化城区天然气管网。天然气引入后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据市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副处长边家奎介绍,推广大型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将是一个趋势。目前,广东、浙江已经有了大型燃气热电联产的项目。北京大型的热电厂也正逐步被燃气所替代,“今后我市也将大规模推广,包括大型高端商务酒店、写字楼等,要装相应机组规模容量。”
“济西国电2台39万千瓦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省发改委已经核准,目前正会同物价部门研究项目上网电价及价格形成机制或探讨以直供电、直供热等方式研究出台燃气热电冷项目的可行性政策及措施。”边家奎说。
据悉,在有关政策出台后,这一项目将加快开工建设,并循序渐进替代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煤改气”,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此外,记者获悉,山东明科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也将尽快启动。内“改”外“引”,济南清洁能源的推广,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