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产生秸秆7亿吨,畜禽养殖业有机排放物33亿吨,大多数都没有利用,生物质能的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说。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但利用量仅为2200万吨标准煤,利率用不足1/20。每年大量秸秆被田间焚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大量生物质能源被抛弃对应的是,以秸秆等生物质为燃料的发电厂却因原料短缺,频频曝出运营危机。
“生物质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难以集中利用。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为例,每吨秸秆仅收集运输成本就高达120元。”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秘书长邓继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如何解决收集储运问题,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成为发展生物质能源面临的核心问题。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部分地区通过压缩体积,使秸秆等变成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正元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原料适应范围广、经济适用、规模适应性强、易于运输储存等特点,在收运环节上,除了围绕市场探索建立有效收运模式、降低秸秆收集运输成本外,还应当发挥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专业户自愿收运秸秆。
此外,政府可以对收运环节进行补贴,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户收集运输秸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过,在王正元看来,最好的方法是在农村推广新型炉具,让秸秆等生物质能就地转化,成为农村可以直接利用的清洁能源,省去运输环节,既能避免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也能提高利用效率。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1月19日公开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强调,未来将研究制定长效政策措施,推进绿色能源县、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动非商品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农村节能工作。这被认为是破解当下生物质能源利用难题的顶层设计。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发展生物质能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林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将进一步增大。”邓继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