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0.02元:加速风电平价上网or加重风企经营压力

   2015-01-20 中国电力报 3230
核心提示: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直以来,关于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的

2014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适当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直以来,关于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通知》规定,将第I类、II类和III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02元。

《通知》一出,引来业内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迸发而出。专家指出,第I类、II类和III类资源区占到我国风力资源的80%以上,粗算估计0.02元的下调幅度会降低风力发电企业毛利率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2014年我国整体风资源较差的情况下,0.02元的下调幅度是否将给风力发电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压力,本报记者多方采访相关业内人士获悉,下调电价实现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是我国能源转型在2020年到2030年的既定目标。在电价下调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弃风限电、补贴拖欠等配套问题,给行业发展以信心,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的目标。

电价下调引发企业压力升级

《通知》中指出的第I类、II类和III类资源区属于我国风资源较好的地区。以三北地区的一个发电装机为五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为例,按照风资源良好的年份测算,一年的发电量约为9000万千瓦时。如果以每千瓦时下调0.02元计算,发电9000万千瓦时将减少风电场180万元的收入。以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0.56元/千瓦时测算,减少的180万元收入意味着风力发电企业要多发电量300~400万千瓦时(占该风电场年度发电量3%)。

涉及新能源领域,发电企业的年度发电量相对固定,这就给每一个风电场明确了硬性固定指标。由于风力资源的特性不受人为控制,遇到“小风年”,风电场的发电量仅为平均年发电量的60%。电价下调后,如遭遇“小风年”,风力发电企业在很难完成年度固定指标的同时还须弥补“调价”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上加难。

依据2014年的情况来看,向管理要效益、开源节流成为了大多数风力发电企业确保赢利的唯一手段。由于风力发电企业资金不足,很多扩建项目停滞不前、企业内部缩减开支,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某风电场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小风年的影响,2014年该风场工作人员收入大幅削减,然而这一现象在业内普遍存在。

推动平价上网大势所趋

深入分析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下调,不难发现这一话题一直存在争议。赞成这一政策的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本报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得可再生能源尽快降价,最后实现平价上网。电价下调的趋势不仅是对的,而且相对拖迟了。”

业内的反对声音主要来源于风电行业还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因素,其中主要以弃风限电、补贴拖欠的问题最为突出。对于风力发电企业而言,小风年的影响还不是致命的,由于弃风限电给风电场带来的压力远超过风资源相对较差的影响。据上述风电场负责人透露,该风电场一年由于弃风限电造成的电量损失可达900万千瓦时,占据该风场年发电量的1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因此,以10%的弃风限电占比来弥补3%的调价影响,从理论上分析是可以成立的。根本上解决弃风限电的问题,成为推动我国风电平价上网目前可行也是唯一的途径。

但目前的现状是弃风限电整治未取得明显成效,使电价下调身陷两难境地,一方面是降价使企业投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方面是不降价,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的任务无法完成。

正是对以上两方面的权衡利弊,电价下调的通知才推迟到了去年年底发布。据了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前,曾几易其稿,下调幅度一度从0.04元减少到0.02元,也是为了确保风电行业平稳过渡。众所周知,我国的风力发电企业以国企、央企居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02元,将像一味“小中药”激发风力发电企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方面、科技进步方面的潜在机能。

“给国企、央企压担子,正是政府考虑到他们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国企、央企有责任、有义务担当推动风电实现平价上网的核心角色,同时更要有信心、想办法完成这一任务。”孟宪淦对本报记者表示。

倒逼制造企业

设备成本下降空间狭小

电价下调势必波及制造行业,这也成为了风电制造企业的担忧。一位风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弃风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很多风力发电企业都是在亏损。电价调整后,在无法转移的情况下,风力发电企业一定会转嫁成本压力给设备供应商。”

现阶段,风力发电企业多数经营情况不理想,部分企业能够实现赢利也是通过各个风电场之间相互平衡。然而对于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大量的资金被占压,市场需求萎靡,企业竞争压力巨大。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调价影响继续向设备制造企业传导,风机制造企业将损失大量技术研发、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资金,导致我国风电发展受阻。

据了解,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无形的成本种类繁多,除了市场招标过程中接近底线的合同内设备价格,乃至有些长达6年的设备维护投入,使得风力发电企业将成本压力无形地转嫁到设备制造企业身上。

孟宪淦强调:“无论是上网电价,还是设备制造成本,都必须以确保效益和效率为前提,逐步实现下调。”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