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灰霾控制 重在“内外兼修”

   2015-01-22 中国科学报1390
核心提示: 通常,霾观测的判识条件为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降水、沙尘暴、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障碍,相对湿度小于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判识为雾。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主要通过观测PM2.5和PM1的浓度来判定。

近日,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贺泓在题为《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城市的大气污染也正在从燃煤型向机动车型污染过渡,也逐渐演变为煤炭和机动车混合污染,造成大气灰霾现象严重。应该从源头控制和解决这些污染问题。

通常,霾观测的判识条件为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降水、沙尘暴、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障碍,相对湿度小于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判识为雾。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主要通过观测PM2.5和PM1的浓度来判定。

“虽然如此界定,但雾和霾往往不是分得特别清楚,比如,相对湿度在90%以上同时细微颗粒数量多,这样既是雾又是霾,也统称雾霾。”贺泓说。

灰霾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其导致的大气复合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贺泓表示,究其原因,无外乎外因与内因。

外因是指气象,静冷气象条件,水平的空气流动受到限制。内因是指污染,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各种源排放的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细粒子,并与水汽相互作用导致大气消光。

贺泓说,以北京为例,PM2.5主要有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物和铵盐等组成。燃煤等首次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通过大气氧化生成二次有机颗粒物和硫酸盐等。同时,中国的一次排放物量很大,混合二次颗粒物对人类的健康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回看历史,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会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候,中国目前也在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过渡到快速工业化,污染不可避免。”贺泓说。

我国灰霾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外因是全球气候变化,极地升温,冷空气活动减弱、季风减弱、温度增加等。

“这些都会造成空气的流动性变差,导致重污染发生。”贺泓说,“内因是复合污染条件下,大气氧化性增强,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污染物转化呈现爆发性增长,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下降,造成我国中东部灰霾污染事件频繁出现。我国将发达国家经历的不同阶段大气污染过程压缩到同一阶段,没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这种复合污染更加难以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国十条’)指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渐提高。

“第一条,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贺泓介绍,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是个长期过程,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国十条”的指导下立刻采取源头减排的措施。

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排放源为燃煤(能源)、机动车、工业、扬尘、农业等,应该从源头控制和解决这些污染问题。而目前城市污染逐渐演变为煤炭和机动车混合污染,少数大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型污染,造成大气灰霾现象严重。这其中柴油车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中之重。控制机动车排放应当是控制污染的主要措施。

“另外,还要加强二次粒子形成、成长和老化机制的研究,为有效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更要遵循‘国十条’,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贺泓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