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核安全文化涉及的范围有多大?

   2015-01-29 中核集团 2660
核心提示:核安全文化涉及的范围有多大?笔者认为既然已经谈到“文化”这一概念,那么对其范围的界定就不能轻率而论。退一步来讲,核安全文化是否具有边界?我们也许可以从几个具体实例中找到答案。
      核安全文化涉及的范围有多大?笔者认为既然已经谈到“文化”这一概念,那么对其范围的界定就不能轻率而论。退一步来讲,核安全文化是否具有边界?我们也许可以从几个具体实例中找到答案。
 
实例一:
 
      每一个核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证,我们经常将其用绳带挂在脖颈处,这样就可以方便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安保工作的查看。
 
      每一个工作牌上都有的缓冲带设计是我们要探究的重点。挂带工作证件在工业现场是否会带来风险?一旦证件被卷入旋转机械或升降装置中,工作人员势必会被一同拖入危险之中。但挂带的缓冲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挂带上出现强力拉伸时,带有弹性的缓冲带首先会拉伸形变,外部拉力继续增加时,缓冲带会在中间断裂,从而避免工作人员陷入危险。
 
      核电的防护,可以武装到牙齿,也能防护到毛孔。一个无人在意的细节,恰恰能巧妙地诠释核安全文化的细致入微。
 
实例二:
 
      核电工作者中近视人群的比例较大,同大多数一线工作者一样,笔者的眼镜常会被现场的油污、灰尘弄脏而不便清洗。因此大多数核电站的办公室内都配有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将不再占用工程师们过多的时间。日积月累,工作效率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也无形中节约了人力成本。
 
      安全在于预防和防护,在核电领域还包括了另一方面:高效。这看似远离了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却是保障安全的牢固防线,让风险无机可乘。
 
实例三:
 
      某电站在建立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拟定了每年公务、工程用车事故发生率为零的计划。但在审查时,此项计划中的零概率因无法达到而修改。
 
      安全文化贯穿了企业从生产到行政的始末,归根到底我们要把即将面临的风险概率降低到趋近于零的程度。根据著名的“墨菲定律”,坏的可能性只要不等于零,那么坏事迟早都会发生。行车肯定伴随风险,发生事故也在所难免。既然规定是人制定 的,而人是可以犯错的,那么规定也会有错误的时候。
 
      以上3个实例之间没有实际的关联,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核安全文化的冰山一角,我们不能用几个例子来对一种文化进行盲人摸象。
 
      但可以明确的是,伴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安全文化体系在近两代人的探索与开拓过程中已经逐步完善,自我反馈的机制使之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核电领域的保守工作态度。每个核电人应该尊崇从小我到大我的安全目标,这实际上是肩负起对个人、家庭和公众的责任,所以,每个人都应避免主观因素对核安全文化理解产生的偏差。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成熟的体系往往会具有强大的反馈机制,因此在这方面上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
 
      安全文化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也可以是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甚至是我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
 
      实例中“零概率”的现象可能是一个缩影。当我们走在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上时,心中难免会有些敏感与忐忑。及时地进行反馈式思考,把握自我的心态并使之可控,在随后的路上才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健康的安全文化发展重在人心,笔者认为,懂得远离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才是现阶段核安全文化发展的边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