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大型化工企业集居 长江水体污染防治箭在弦上

   2014-03-24 中国化工3400
核心提示:近年来,国内江河水体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江河水体污染比空气污染更有过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正式提出了长江治理的议案。
      近年来,国内江河水体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江河水体污染比空气污染更有过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正式提出了长江治理的议案。而此前的2月中旬,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提请国务院审议。这些举动表明,我国防治水体污染相关立法正在全面提速,重要水体流域按规排水、依法治污箭在弦上。

      长江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有效治理,不仅事关该流域4亿人民的利益福祉,更与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局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长江沿岸集聚着约有40余万家化工企业,并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围江”已成不争事实。随着各类化工园区的建立和港口码头、储罐、化工项目的蜂拥而至,长江水质污染的风险逐年增加。改变目前长江水质恶化、透支未来的恶性循环趋势,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意义重大。

      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告诉记者,近年来的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千米的岸边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自2007年以来,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突破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长江接纳的废水量位居全国各大流域首位,占全国近四成。

      特别在地势较为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运码头,有廉价快捷的航运条件,还有非常方便的生产排放条件,使得高物流量和高排放量的工业企业趋之若鹜。而随着各地环境形势趋紧,化工园区化、集中化步伐加快,依江而居的生产力布局渐成气候。

      据悉,目前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沿江省份,一般化工园区和大型石化企业已经或打算聚拥江岸,它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黄金水道和优越的排放条件。其中,在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市中,经国家、省、省辖市各级政府批准共设立、建成化工园区(集中区)数十家,化企整体入园率过六成,而规模以上企业入园率则近八成。

      这些大型化工园区或企业沿江而居,对长江的威胁显而易见,其中一些江段的污染风险已经显现。比如在磷化工快速发展崛起的湖北,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水质也正日益恶化。三峡成库以来,由于受库区干流水位顶托的影响,水流缓慢,使大量磷元素聚集,水体富营养化化严重,“水华”现象便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支流河道,“水华”现象还比较严重,呈现大面积频发态势。

      对此,周健民深有感触,认为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不容忽视。他特别强调,江苏南通辖区长江水域危险货物吞吐量已连续多年超过千万吨,每天约有30万吨的过境危险货物,品种达103种,其中被《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为重污染、高毒性的X、Y类物质约占七成,且绝大多数易溶于水,其他则会沉入水底,都会对江水形成污染。像这样的敏感江段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

      有环保人士认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应时而生,无疑将成为依法治江的尚方宝剑,盼望着法律规定尽早出台。据了解,《计划》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要大幅度削减工业污染的排放;二是要管理好城市生活污染的排放;三是治理好农村河沟、河岔。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样,该《计划》力图在责任、任务、措施、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不断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计划》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规模将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1.7万亿元。

       但有专家认为,长江水质保护与治理是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仅有一个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奏效。为此,周健民建议,应当抓紧制定《长江法》,全面再造长江整个流域的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十几个长江管理部门和沿江几十个地方政府的力量,建立一个强力的机构来管理长江流域。

那么,在长江水污染防治行动即将打响之际,作为防治重点领域的化工企业持怎样一个态度?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德纳(南京)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怡生认为,面对日益趋严的排放标准,沿江企业规划上马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市场和盈利能力,同样要考虑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三废”因素,要在环保“三同时”方面不能有丝毫的含糊,还要舍得引进先进技术和设施。否则,随着相关长江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企业的压力会很大,将来环保“补课”的费用可能会更大。

       而同样依江而居的江苏长江涂料有限公司,面对不断趋严的环保形势却显得坦然。该公司生产部环保经理谢菊兴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数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封闭生产,在产品提档升级的同时,环保设施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目前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绿色生产。公司投入现为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创国家循环经济园区骨干单位。“所以,主动可获得先机,重视就不怕环境趋紧。”谢菊兴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