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农业潜力大 节水要先行

   2015-02-06 中国节能网1730
核心提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出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而言,节流应为首要途径。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具潜力的行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出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而言,节流应为首要途径。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具潜力的行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不久前,河北省农业厅发布消息,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适当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
 
       河北的做法是对“以水定产”思路的实践。京津冀是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农业节水的任务很重。此番调整种植的冬小麦是主要的灌溉用水农作物。
 
      “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约束,农业必须节水。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用水需求,甚至要合理减退灌溉面积。”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副主任闫冠宇说。
 
      从更广的范围看,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制约的何止京津冀地区。“要长期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闫冠宇说。按照《国家农业节水纲要》的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初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
 
      “各个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以及主要农作物品种都不相同,农业节水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闫冠宇透露,水利部组织编制的《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刚刚通过审查,明确将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分区域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定位相匹配的节水灌溉发展布局。
 
      就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来说,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显现,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被逐渐推广。截至2013年底,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4.07亿亩,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2.14亿亩。
 
       “喷灌、微灌等技术的节水效果明显,但不意味着只有通过这些技术才能实现节水的目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占义说,在有些条件下,田间地面灌溉并不浪费水。“如果土地比较平整,就可以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均匀度。目前,已经有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在国内外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让一块土地的平整误差在正负2厘米之间,实现节水10%到15%。”
 
     这些年,通过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技术的转变,以及管理手段的创新,节水灌溉已经从单一的灌溉技术模式向农业综合集成技术模式转变。闫冠宇举例说,东北和西北地区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有效集成了滴灌、农膜、种子等多项技术,南方水稻区推广的“浅、薄、湿、晒”控制灌溉技术,也是灌溉、种子、农艺等多项技术的集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正在从示范应用向大规模应用推进。高占义认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需要一个被逐渐认知和接受的过程。
 
      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账很清楚,但农民还要算经济账。“被老百姓认可的技术,一定是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的技术。”高占义说。
 
      就节水灌溉技术的增产效益来说,全国新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的农田相较于旱地,粮食产量平均可提高约200公斤/亩,相较于尚未节水改造的灌溉农田来说,粮食产量平均可提高约80公斤/亩。
 
      农业节水的实现,还需有力的外部机制加以引导。专家建议,一方面,可以出台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闫冠宇介绍,山西的一些地方对农户的灌溉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节约下来的水归自己,并可以实现转让,鼓励农民节水。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约束粗放的农业用水行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