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的寒冬时节,钢铁电商却发展迅猛。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涉及钢铁的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150余家,其中近两年内新建的平台数量超过40%。 钢铁电商现“大跃进”势头。
钢铁电商前景不明朗
以上线不过两年的找钢网为例,目前全国已有40家钢厂入驻这一钢铁电商网站,目前日交易量已突破10万吨大关。预计,2014年找钢网将销售超过2000万吨钢材,这几乎与全国最大的钢贸商相当。尽管钢铁电商发展迅猛,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绝大多数钢铁电商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商业前景并不明朗。
自营业务缺乏创新
首先,钢铁电商的销售主要分为撮合和自营两种模式,其中撮合部分是利用人海战术,把线下的交易搬到线上。除了免费,在商业模式上并无多少创新之处。正因如此,一些钢铁电商在积累用户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自营业务。钢铁电商的自营,大都是保价销售。即平台本身并不承担钢材的涨跌价风险,只是替厂家提供分销渠道,厂家会给电商平台一定的佣金。但这种在交易前端的收费并不能持久。
物流配送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在钢铁行业专家许中波看来,物流配送也是制约钢铁电商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许中波:比如说你要买一个螺纹钢,在唐山生产的送到上海去。在路上交货期不能保障,质量最后出了问题也是不好办了。
终端用户开拓难
除此之外,钢铁电商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对终端用户的开拓。目前在钢铁电商平台上采购货物的,多是一些缺乏货源的小型贸易商,而不是真正的终端用户。大部分的钢材最终消费方,并没有培养起在网上采购的习惯。并且,大宗商品的网购,还受到返利等潜规则的限制,这也是比较难突破的地方。
找准定位 避免重蹈覆辙
正是由于这些瓶颈的存在,发展钢铁B2B领域的电商,难度远超一般的B2C电商。尽管不少钢铁电商打出了“钢铁版亚马逊”、“钢铁版天猫”的旗号,但实际差距仍非常遥远。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钢铁厂商和钢贸企业切勿盲目一窝蜂参与电商平台建设,谋求转型也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准产业链中位置,避免重蹈“看好—涌入—困境—重组”的覆辙,避免倒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