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我国七省市正式启动,酝酿、设计、筹备了3年之久的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由此2013年被称为中国碳交易元年。2014年1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河北等地十余个环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联盟”,意在进一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跨省市、跨地区合作,进而为全国市场的建立摸索道路。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具体实践。
就目前各地成交的情况来看,多集中在钢铁、化工、发电等高能耗领域,建筑领域参与度很小。与工业能耗大户相比,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容小觑。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节能还将呈上涨趋势,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建筑节能非常必要的手段。
然而国内外专家均认为,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开展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的计量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难题。目前,美国的LEED标准和德国的DGNB标准虽然是国际主流标准,但也未在全球通用。建筑物种类繁多、生命周期长、节能效果难认定、节能量受气候和行为节能等多因素影响,要想制定出一套简单、方便的碳计量标准并非易事。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各自使用的标准不同,很多研究单位开展了建筑碳计量标准的研究,建筑企业、地产企业也积极制定自己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但是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据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和气候工作组计划把世界各国的相关成员聚集在一起,制定一个建筑碳计量的指南。只有实现跨省市、跨区域交易,甚至是国际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才能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由此研究和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也是中国碳交易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