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题为“北京取消新能源汽车目录 公共充电桩将获补贴”的报道称,“按照中央要求,北京的准入方式也在改变,目前主要采取备案制”,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北京此次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及汽车制造商信号,都会带来一定的波动。
北京、上海等超级大城市,在很多领域被其它城市效仿,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方面也颇受瞩目,2014年,对于中央关于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的政策,以及北京方面的政策,北京方面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者并不轻松,这项政策也被诸多关于“新能源地方保护”讨论作为重点议题来讲解。
同样的压力来自新能源汽车推广,201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2万辆,实际推广新能源汽车8050辆,累计推广车辆为1.3万辆,虽然媒体从增长率等多方面进行了解析,不过推广没有完成目标,这也是既定的事实,而来自另外一个重要城市上海的推广,则明显具有优势。据媒体统计,2014年上海实现新能源车销量1.1万辆,其中70%以上为私人购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调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相关的开放程度如何,让我们逐一分析,我们结合大家关于补贴充电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排除补贴、优惠政策之外谈谈几点看法。
补贴充电桩值得称赞、力度有待加强。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笔者这几年撰写多篇文章,事实上,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子曲曲折折,并不能给予我们很清晰的未来,这几年,得益于各方力量,逐渐让新能源汽车认清楚了方向,包括跨越多个行业的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等问题,逐步得到了公众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此次北京补贴充电桩也算是一例。
媒体谈到相关负责人,谈到“新年伊始,北京市500个公共充电桩建设全部启动,加上已经建成的400多个充电桩,五环内‘5公里半径充电网’的目标,会在春节来临前如期完成。而这只是北京大规模扩充公共充电桩的序曲。”
总体来看,补贴充电桩的行为值得肯定,如果能够完全免费进行,可能才能真正显示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诚意,不过相对应此前关于充电桩的态度,以及媒体报道充电桩多数不能使用的问题,这些细节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插电混动”补贴可提高门槛、不应直接拒绝。
关于“北京取消新能源汽车目录”的消息,从媒体的评论也能够看到,大家都非常关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前途,就像此前笔者文章谈到的,上海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争议不断,北京此次的新能源政策,仍然把这类别的新能源汽车拒之在外,媒体报道称“没有给予相应补贴”,笔者理解的应该是没有给予相应的地方补贴,以及相应的例如牌照等关系到生死存亡的硬性门槛。
前段时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条内容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外,笔者当时的观点就是这不科学,主要从节能减排和市场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此次北京新能源政策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排除在外,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无论从节能、减排、市场认知度等三个重要方面来讲,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外总是不科学的,不要局限于市场接受度不高的纯电动或者增程式电动车上。
正如开题中引用的数据,2014年上海实现新能源车销量1.1万辆,其中70%以上为私人购买。201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是2万辆,实际推广新能源汽车8050辆,累计推广车辆为1.3万辆。从这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私人用户群体,这个群体才是真正新能源应该发力的地方,目前来讲,这部分群体主要集中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北京想要充分推广新能源汽车、在私人用户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个部分不应该忽略,否则效果会打折扣。就像我们看到的北京实际推广8050辆,不足目前20000辆的一半,这个角度来看,重新启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些事情,我们喜欢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就绕开了问题本身,正如北京方面谈到为了避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造假,让这类型的车辆排除在新能源汽车名单之外,这些方面并不准确,从技术角度,我们有着更多的操作可能性,这些方面不能简单地一限了之。
无论是从产品设计、定义的标准上,还是后期检测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做得更加细化,如果细化之后,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造假行为,概念清楚了,特别是这些新的概念有利于我们推广新能源汽车,我们就应该施行。我们也看到动辄有很多新能源汽车论坛在各地举行,与其谈论那些没有营养的宏观,不如踏下心来做点实事。特别是作为一项政策,更应该科学考证、认真调研、找寻对策,最终实施,这些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