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对核心水源区水质保护问题的思考

   2015-02-13 |3420
核心提示:面对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特殊要求,十堰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核心提要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南水北调工程转入供水、接水、用水、保水新时期。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要积极谋划,在生态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整合、研究、争取政策上实现新突破,认真做好新常态下水质保护、生态发展的大文章。
 
      发展为了保护保护必须发展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我市5条历史形成的纳污河要在两年内由劣五类治理成三类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要由一级b提升到一级a,并要对尾水进一步处理;工业企业直接排放标准由二级提升到一级等等。水质保护任务时间紧、要求高、责任重。
 
      面对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特殊要求,十堰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在继续支持服务东风公司、做强做大汽车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坚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山水城一体化旅游开发,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二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从水源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资源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及标准化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重点扶持以“茶、烟、菜、果、药”为主的生态有机生物产业和以“鸡、鸭、鱼、牛、羊”为主的无害养殖产业,建成一批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生态示范精品工程。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引导社会融资,建立多元化投入的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高科技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促进高新技术转移运用,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水平,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和抵御市场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逐步形成与饮用水源保护相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汽车水电产业为支撑,旅游及生态农业全面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新格局。
 
      四是抓好职业技术培训。要建立职教中心,在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给未考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青年提供二次职业教育机会,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路网、电网、渠网、信息网、沼气能源工程、林地和治土治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在城区大力实施“山水园林城市工程”和“绿满十堰工程”,努力建成一批体现都市风貌和南水北调特色的标志性市政设施;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重点镇(村)、小集镇建设,注重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健全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古镇、生态名镇。
 
      建设生态文明确保一库清水
 
      确保水源区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堰作为核心水源区,是保护水质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出一条核心水源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环保新突破。一是紧紧围绕水源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长防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将所有的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坡耕地都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计划。争取将“天保”工程覆盖面扩大到全市所有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涵养水源,保护水量,切实提高水源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二是加快实施以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清洁能源等为主的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三是全面开展污染治理。以保护水源区水质为重点,加快环境基础工程建设。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建设水库周边隔离带,加快推进5条不达标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和保洁工程,力保水质稳定达标。四是建立水质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水源区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疾控中心,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的监测网络,进一步提高水质保护的预警、预防和疾控能力。五是组织实施生态移民。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培植工业企业集群,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吸引更多的生态移民到城镇安居乐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生态经济新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乡生态旅游服务业。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区域和产业界限,依据区域的环境容量,结合资源型产业,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带。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广库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四是大力发展循环工业。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展现生态建设新亮点。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繁荣。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开创生态环保新局面。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固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规定水质保护硬性任务。对各县(市、区)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坚决实行水源区水质保护目标管理制、环保问责制、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把绿色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出境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水源保护责任。二是深入开展“三违”整治,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三是坚持长期开展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排污口、河道垃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等8个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的“清水行动”,建立和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建管运营一体化机制,全力遏制环境污染,确保水质安全。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一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绝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一时一己的政绩或利益。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三是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法治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市南水北调办)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