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冰箱、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后,吸油烟机成为了又一个“佩戴”能效标识的家电。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和认监委组织制订了《吸油烟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要求吸油烟机生产企业必须按照GB29539-2013《吸油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组织实施生产,并从2015年1月1日起生产出厂的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根据吸油烟机能效标准,吸油烟机的能效等级共分为5级,主要评定全压效率、待机功率、关机功率、常态气味降低度、油脂排放值5大指标评价分级。其中,吸油烟机的能效限定值为能效5级,也是市场准入门槛,能效1级为最高水平;吸油烟机的节能评价值为能效2级,达到这一水平的产品被认定为节能产品。
让消费者更明白
在国家能效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家电产品在注重质量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开始从电器安全性能逐步向产品节能性扩展,随着能效政策的发布和实施,产品生产企业更加关主产品的节能性能。国家节能能效战略方针的落实,使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环保、节能的效应更为凸现,实现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对于节能降耗来言,电动器具产品的节能是非常理想的一个切入点。我国现已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产品如家用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热泵热水器、电磁灶、工业风机等均为电动器具,其产品使用的覆盖范围较广,家家户户均在使用,其性能功效的提高将为节能降耗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吸油烟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除了要求所有的吸油烟机生产企业加贴能效标识,还要求在标识上加注该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使产品的能效等级更加透明、清晰,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更了解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如同样是能效2级的壁挂式、塔式、电子开关的外排式吸油烟机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吸油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要求,其标注的全压效率≥21%、待机功率≤2.0W、关机功率≤1.0W、常态气味降低度≥95%、油脂分离度≥80%,在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全压效率指标,它体现了产品节能能效的性能,全压效率越高,节能能效越好。
按照规定,吸油烟机产品只有达到能效2级及以上才能算为节能产品,才有可能享受到国家节能产品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吸油烟机生产企业的产品必须向“中国能效标识网”备案注册后方能加贴能效标识。吸油烟机的能效标识基本值为5级,其全压效率为15%、待机功率≤3.0W、关机功率≤1.5W、常态气味降低度≥90%、油脂分离度≥80%。在2015年1月1日之前生产的吸油烟机产品可推迟至2016年1月1日前加贴能效标识,也就是说,已经在市场上待销的产品在2016年1月1日前必须销售完成或加贴能效标识。
国家标准《吸油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后,我国的吸油烟机生产企业已经在技术指标性能方面积极地准备,特别是大的生产企业在全压效率和气味降低度、油脂分离度上进行技术创新来满足能效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吸油烟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企业在中国能效标识网上备案注册时需要增加吸油烟机产品的噪声技术指标值,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606-200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的规定,吸油烟机的噪声指标是根据产品的风量范围来确定的,其中,风量≥7-10m3/min时小于等于71dB(A), 风量≥10-12m3/min时小于等于72dB(A), 风量≥12m3/min时小于等于73dB(A)。
企业需要全面改进
《吸油烟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着眼于实现吸油烟机节能降耗这个环节,生产企业在内部品质管理上需要有一个全面地提高。从吸油烟机产品本身来讲,节能降耗的关键点在于吸油烟机小功率电机的输出特性与离心式风机的叶轮配合,其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最大风量与电机输入功率之比,就是全压效率值。一旦生产企业通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如确认为能效1级的吸油烟机,并在中国能效标识网上备案后,其产品的性能指标将在网上公示成为明示担保值指标,将接受来自消费者、竞争者、政府检验机构的监督。所以,生产企业要想生产出符合节能评价值的产品,或者在技术指标上有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品质管理上提升管理能力,确保在销售过程中的产品符合其能效标识要求,否则在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中将会被查处或者停止销售。
对于吸油烟机生产企业来说,在内部管理上应当加强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手段的投入,确保吸油烟机在生产过程中各项指标符合各自能效等级的要求;第二,加强对关键零部件性能指标的把关,如小功率电动机、电容器、电子线路板等,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指标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能效指标值的符合性;第三,在一味地追求大风量吸油烟机的同时,要兼顾吸油烟机的噪声问题,虽然该指标不是能效标识明示值,但是备案条件的明示值之一,消费者也非常关注这项指标,在推荐使用的二维码中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
吸油烟机能效标识将是相关企业在市场上开展新一轮竞争的依据,如同样是1级能效产品,那么就要看指标值哪个好,同时也要比较噪声值。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和产品技术的研发,不断地创新管理提高产品品质,也加剧了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并非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而是技术能力和内部品质管理的竞争。相关政策和技术性法规的出台能够促进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帮助消费者准确选择和使用合格的产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