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今年昆明市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2015-02-27 中国节能网1880
核心提示:日前,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安排部署:今年昆明市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打造美丽春城。
      日前,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安排部署:今年昆明市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打造美丽春城。
 
      在刚过去的2014年,昆明市强化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取得实效。滇池治理完成投资61.1亿元,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国家考核的16条河道有14条水质达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97万立方米,出水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标;主城建成区新增绿地1200公顷;完成人工造林42.8万亩;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
 
      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2015年,昆明市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打好“十二五”收官战,昆明市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扎实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完成规划项目34个、推进实施4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基本实现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完成11个环湖生态湿地建设,抓好滇池“五采区”生态修复,实现面山绿化无盲区、全覆盖。
 
      滇池“十二五”规划项目共计101个,截至2014年底,由昆明市负责实施的100个项目中,第八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等46项已完工,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等7项已完成建设并调试运行,在建32项,开展前期工作15项。去年,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五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7,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与2013年相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降低了4.31%,水体透明度上升14%,除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3项指标外,其余19项指标达到四类水标准;草海水质类别为劣五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2.5;3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23条河流达标,12条河不达标;7个饮用水源地均已达标。
 
      今年,昆明市将强化“河(段)长”责任制、“河道三包”责任制和滇池治理问责制,巩固提升35条入湖河道水质,力争国家考核的16个入湖河道监测断面、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水质全部达标,基本实现滇池“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确保建成第十一污水处理厂、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及滇池污泥底泥三期疏浚工程等项目,抓好滇池湖滨生态建设,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今年昆明市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管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区域,积极构筑“两环八廊”绿色生态屏障。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省市联动、绿化昆明、共建春城”行动,新增造林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0%。加快实施低碳、节能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园区、企业建设,建设1~2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充电桩建设。(昆明日报 记者王密)
 
      相关新闻
 
      昆明将构筑“两环八廊”生态屏障
 
      昆明市今年将积极构筑“两环八廊——生态屏障”,加快美丽春城建设步伐。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今年要建设的“两环八廊”绿色生态屏障,“两环”指的是环滇池面山绿化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环滇池湿地建设工程;“八廊”则指主城—呈贡新区、呈贡新区—度假区大渔片区—高新区马金铺片区、主城—空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经开区、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晋城、晋城—昆阳、昆阳—海口、海口—太平—西山8条城市生态隔离带。
 
      环滇池面山绿化屏障建设工程建成后,可改善滇池面山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该工程将实施营造林6.5万亩。按照实施方案,2012前完成营造林总任务的20%以上;2013年前完成营造林总任务的50%;2014年完成营造林总任务的80%;2015前全面完成营造林任务。
 
      而环滇池湿地的恢复与建设是滇池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环节,是滇池湖滨“四退三还”生态建设项目。环滇池湿地建设工程计划建设11个环湖湿地,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
 
      “八廊”建设工程将相对分隔滇池周边各个城市片区,避免每一个片区无节制蔓延,同时也是绿色增量,将实施新增绿化总任务84040亩,2011年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20%以上;2012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70%以上;2013年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100%;到2015年全面完成“八廊”建设。
 
      “八廊”工程参考学习国内其他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主要突出的是生态和隔离两个功能,并不等于居民、村庄必须全部搬迁栽种树木成为森林。生态隔离带是区域内不能有新的以建房为目的的建设增量,带内也允许多样化,包括湿地、农田、树林、果林、水域等,甚至可以有生态旅游,如森林公园等。
 
      城市生态隔离带的保护和控制主要遵循的原则包括:荒山荒坡采用植树造林方式,并进行查缺补漏;耕地近期采取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塘边种植速生树种进行绿化,保持原生态风貌,远期结合发展要求,适当发展无污染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现有村庄严控建设,禁止新建扩建,按全域城镇化等相关规划要求逐步搬迁;“五采区”全部关停,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植被修复;现状企业严控建设,禁止新建扩建,逐步改造搬迁;河流水域划定蓝线,严格保护;林地园地结合现状,重在保护,局部查缺补漏、添绿补绿,苗木基地和园地尽量保持原有绿色空间状态;沿河、沿路地区按35条入滇河道整治规划和“四环十七射”绿色廊道建设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控制,形成永久性绿化空间;生态隔离带宽度原则不低于1公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