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三部门细解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2015-03-05 中国经济网1920
核心提示: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保险功能,放大财政资金功效,以市场化方式转移和分散风险,增加用户采购信心,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苏波说。

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3月3日共同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工信部制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保险公司为目录内装备定制综合险,装备制造企业投保,中央财政将按照不超过3%的投保费率和年度保费的80%予以补贴,补贴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财政部副部长刘昆介绍说。

工信部制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包括14个领域360多项装备产品,是本次试点的支持范围。据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介绍,初步测算目录内单台(套)装备总值约800多亿元。中央财政的保险补贴将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突破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的瓶颈,加速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财政资金做杠杆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保险功能,放大财政资金功效,以市场化方式转移和分散风险,增加用户采购信心,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苏波说。

2015年,3部门率先将清洁高效发电、轨道交通等14个领域的装备纳入试点范围,基本涵盖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较为迫切的主要重大技术装备。如果试点进展顺利,市场传导性会很强,将极大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打开市场,破解首台(套)装备市场初期瓶颈。

据了解,目前保险公司进入装备制造业开展业务的较少,部分地方虽然开展了保险补偿试点,但因当地重大技术装备企业数量有限,保险公司难以按大数法则有效化解自身风险,承保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刘昆表示,此次列入试点范围的重大技术装备单台(套)价值累计800多亿元,按照首批次计算的价值总量会更大,保险公司将有很大业务空间。

谁投保谁受益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打破了传统的“谁投保谁受益”的模式,采取生产方投保,购买方受益的做法。保险公司直接把赔款补偿给购买方,这种直补方式将有力地增强购买方信心,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和应用。

“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工业领域实行保费补贴,也是继农业保险之后中央财政采取保费补贴方式支持的第二大类保险险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介绍说,为了解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单体价值大、投保数量少、缺乏历史风险数据等问题,此次试点还采取了由多家保险公司组建共保体方式承保,以险种组合和领域组合等多种方式,降低承保风险。

部分地方和企业已经先行一步。据了解,浙江2011年推出了地方首台(套)保险政策,截至目前有40多家企业近50种产品进行了投保。山东2014年8月出台地方首台(套)保险政策后,半年内也有3家企业签订了保险合同。

今年年底,国内计划有首批51架支线飞机需要投保,累计价值34亿左右。“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与使用单位大多集中在中央企业,央企集团要组织好所属企业的投保工作。”苏波说。

挺起制造业脊梁

用户不敢、不愿用首台(套)已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有两个,一是用户尤其是决策者使用顾虑较多,担心设计制造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正常生产,受到责任追究;二是招投标中存在歧视性条款和“潜规则”现象。这导致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在前沿领域还存在空白,高端领域明显落后,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等。

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年均增长17.5%。2014年,产值规模突破22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重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苏波表示,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重大技术装备,解决首台(套)应用的机制问题。

据苏波透露,20多个部门研究编制的中国制造业强国发展规划,近期将上报国务院审议。“中国制造2025”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包括智能制造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高铁装备、电力装备、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型飞机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