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从高压、超高压到特高压 为什么一定在上海建特高压

   2015-03-05 人民政协报 219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消纳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小的政策改动都会引来网络中几千万人的竞相关注,拍手称道有之,口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消纳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小的政策改动都会引来网络中几千万人的竞相关注,拍手称道有之,口诛笔伐有之。为什么会引起反响?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消息影响力大。第二,消息发生在我们身边。

特高压无疑是集合以上两点的一个新的旧词,说其“旧”,因为早在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开始部署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说其“新”,是因为直到近几年它才被广泛提及,也直到2010年,上海地区才迎来它的第一条特高压线路。特高压随着电网发展来得浩浩荡荡,它似是一抹必然会落下的重笔,深刻烙在电力的历史上。那么,特高压究竟是什么?它能给上海带来什么?

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给城市输送可靠电力能源是第一位的,也是摆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面前的首要课题,哪怕是在没有特高压的年代,上海电力也在行使职责、履行义务,保障着全上海几千万人的安全用电不停止、不间断。那为什么还要在上海建设特高压?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如何保证上海地区用电开始。上海是中国电力事业的发祥地,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上海电力供应的基本模式为就地平衡。然而,随着城市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发电、用电都在同一区域完成的就地平衡旧模式的不足显得越来越明显。

首先,上海没有水力资源,大规模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上海及周边地区并不盛产煤炭,发电用煤主要从水路运输而来。由于运输通道的能力有限,输煤的运输压力越来越大,运输成本也越来越高。其次,受水路运输限制,上海电厂基本沿苏州河、黄浦江兴建,但城市用地紧张之后,这些黄金水道两岸很难再有大幅地块用于建设大型电厂。除此之外,上海电网还有一个巨大峰谷差的问题,2013年8月7日,上海创下2940万千瓦最高负荷,然而当天最低负荷仅1850万千瓦,峰谷差达到1090万千瓦。为了满足持续时间很短的最高负荷而大量兴建本地电厂,这不符合经济发电的要求。

综上所述,上海电网已到了既建不了也不能建电厂的阶段,如何解决节节攀升的上海用电量和高峰时期的负荷呢?一个答案呼之欲出——外来电。于是,又要提第二个关键词——区域平衡。

区域平衡,几乎成了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史上最成功的决策之一,但是国家电网公司并不满足于死守一线,作为电力决策者,他们的目光必须放得更远。

2004年11月1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扩大会议上,现任国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提出,要在国家电力规划的指导下,深入做好电网规划研究和建设,通过跨大区、跨流域和水火电互济,建设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国家电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同年12月27日,在得到国务院支持以后,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特高压电网工程领导小组,特高压工程建设就此拉开了帷幕。

对于上海来说,有了500千伏作为支撑,是否一定要建设特高压?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20年前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当时国道、省道网络刚刚完成。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许多人对其成本及安全性等多方面都存有质疑。但时至今日,已经没人怀疑高速公路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高速公路,那今日的出行和物流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就地平衡中建设的22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就如同曾经的省内、市内道路;区域平衡中建设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就好比国道网络;而跨区平衡中的特高压工程就是高速公路。

在通往上海的500千伏线路中,除葛洲坝一路以外,几乎都来自江浙皖等华东周边地区。而随着“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区域内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发展迅猛,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用电负荷猛增,2013年,华东电网的最高用电负荷达到2.085亿千瓦,比上年最高负荷增长了12.7%,以往用电华东保上海的局面逐渐难以维系。甚至整个华东电网,都难以应对自身用电量的节节攀升,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区域平衡也将如就地平衡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打破,跨区送电应运而生。

特高压有多“特”?

在我国电力版图上,明显存在能源板块与负荷板块的错位——约68%的水力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约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然而70%的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目前的500千伏电网在传输长度、传输能量和限制短路电流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孕育更高等级的电力线路骨架。

2010年7月8日,西电东送大动脉,±800千伏向上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正式投运,率先成为向上海供电的特高压线路。该工程全长1907公里,自投运以来,将四川清洁的水电输送至上海,每年都呈增长趋势。而在向上工程投运3年以后,世界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运,与向上工程形成了上海特高压的“双剑合璧”。而坐落于上海西南部的1000千伏练塘变电站与上海东南部的±800千伏奉贤换流站也成为了上海地图上闪亮的两只“电力之眼”。那么这两条特高压究竟有多“特”?

2013年4月16日,向上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640万千瓦满负荷试验圆满完成,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包括川电东送及向家坝在内的四川水电,在2013年将为上海输送约145.4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而上海本年度的用电量预计为1373亿千瓦时,也就是说,四川水电在其中就占了超过10%,这不仅大大地保障了今年及今后迎峰度夏期间上海全市的安全可靠用电,也使得上海真正成为“绿电城市”。

皖电东送工程其远期输送能力将达到900万至1000万千瓦,年送电量约500亿千瓦,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依照2013年上海电网历史上最高2940万千瓦时的用电负荷,皖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就可以满足上海1/3的用电需求。

不仅如此,2014年6月,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成为第三条进驻上海的特高压线路,该线路全长780公里,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计划将在2016年底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将完成华东特高压环网,上海电网将通过南、北两个特高压通道获得外部的清洁能源和电力,可满足远景上海用电需求。

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除了加强电网可靠安全,特高压电网也是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它的首要对手就是“雾霾”。那么,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2013年,“雾霾”成了当年的关键词。只1月份,雾霾就席卷了全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在上海,2013年、2014年六成以上时间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对申城的发展、民生、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雾霾让申城市民认识了PM2.5,让口罩一下成了热销品。

2014年12月8日,在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证实,以燃煤为主的不清洁能源过量消费,是我国雾和霾日益严重的最根本原因。煤炭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雾霾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如果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就下降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要做到治理雾霾,无非是减少燃煤,加强电能使用。根据测算,通过全面实施电能替代,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然而,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仍然难以改变,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依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如何在仍无法完全“弃煤”的情况下,实现雾霾的治理?去年2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会人士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要求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特高压要做的,就是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其根本战略是“一特四大”。

“一特四大”战略就是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开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通过特高压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电力资源,通过清洁能源发展与输煤输电并举,实现雾霾的治理。

对上海而言,实行“上大压小”政策,关闭一大批电厂,将输煤转化为输电,减少地区燃煤是降低城市污染的首要做法。而建成的两条特高压线路,向上工程带来的是四川的清洁水电,而皖电东送工程则是实现了“煤从远方来,电从空中走”,在仍无法完全摒弃煤电的时间段内,尽量减少高污染地区的煤炭排放,将排放留在有一定环境承载力的西北部地区,通过这种集约化来为雾霾严重的上海减轻环境压力。

2014年11月4日上午,“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主会场发言表示,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一项能源基础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更是一项绿色能源工程,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解决雾霾“心肺之患”的根本之策。上海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但一次能源匮乏,亟待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扩大上海外受电规模,满足上海未来用电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能源将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全面转型。特高压电网将作为能源跨区输送的大动脉,将70%以上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的清洁能源,通过完备的特高压网络穿过蓝天白云,跨越1000多公里送到申城的千家万户。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