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就有电,放在太阳光、下雨的阴天、路灯、LED灯下,随时随地都在充电”———春节后,一款易格牌太阳能移动充电宝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刷屏利器。其“只要有光就能充电”的广告宣传语广受欢迎。这款标称容量为20000毫安的太阳能移动充电神器,是否能解大家燃眉之急呢?成都商报特别委托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进行了现场评测。
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布《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31241-2014)国家标准公告,该标准将于8月1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的出台对于锂离子电池产品自身以及以锂离子电池为关键部件的“充电宝”等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提高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只要输入“太阳能移动充电宝”关键词,弹出的宝贝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仅京东上就多达480余款,零售价从几十到数百元不等。关注下面的点评,却会发现,不少购买后的用户都在抱怨,所谓太阳能充电不是太慢就是完全充不上。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易格太阳能充电宝。
这款在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太阳能充电“神器”到底有什么能耐呢?3月4日下午,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对成都商报记者网购的产品进行了评测。
第一项测试
在成都或需百日才能充满
“易格太阳能充电宝”在广告宣传中说,即便在路灯、LED灯等条件下都能充电,而且“充电速度和线充一样快”。检验中心专家小心地用工具揭开充电宝后盖发现,这款充电宝由表面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电路板及两块蓄电池组成。太阳能板在充电时,电路板上的一个红色指示灯会亮起。在明亮的室内灯光下,充电宝电路板上的红色指示灯忽明忽灭,很不稳定,稍一遮挡电池板,指示灯立马熄灭。再把电池板放到窗台的自然光线下,红色指示灯持续明亮,表明一直处于充电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接收光能转化为电能,和电能的转化效率,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太阳能产品的电能转化率平均在15%左右,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板吸收1000瓦的能量,理论上转化出来的电能是150瓦左右,而且前提是转化设备的质量合格。”专家指出,在正午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可获得的能量约为1000瓦,“易格太阳能充电宝”表面的这块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约为0.0089平方米,折算下来需要在海平面正午强日照条件下持续约80个小时可将充电宝的太阳能面板充满,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成都这样日照不是很充分的地域或者在宣传语中提到的路灯、LED灯照射条件下,其充满所需要的时间更是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长。有业内人士计算之后告知记者:“估计在成都需要100天左右才能完全充满20000毫安!”
第二项测试
电池容量达不到20000毫安
“易格太阳能充电宝”标称容量高达20000毫安,USB输出为5v。专家发现,充电宝内有两块分别为14.8瓦时的蓄电池。“根据这个配置是无法达到标称的20000毫安时的,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个移动电源存在容量虚标的情况。”
通过公式换算,要让充电宝容量达到标称的20000毫安,至少需要七块上述电池。也就是说这款易格太阳能移动电源电池容量存在严重虚标,实际可能仅有其标注的三分之一。
记者调查
“充电宝”多无3C认证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报道称,国质检总局抽检了32批次共224件移动电源(“充电宝”),通过检测发现无一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外壳不阻燃、电源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等4个方面。其中,有17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的现象。近日,记者对市内多家移动电源线下销售商暗访发现,九成以上的市售“充电宝”均无3C认证,安全状况让人担忧。
记者对成都市太升路几家大型通讯卖场、数码广场、A市场、百脑汇等地的商家进行调查。据卖家介绍,“充电宝”的价格与电源容量有关,市面上的充电宝电容量从1000毫安到20000毫安不等。容量越高,充一次电能给手机充电次数就越多,价格也越贵。除了少数知名品牌,多数充电宝没有合格证、保修卡和三包证明。电容量是消费者关心的焦点。在百脑汇、数码广场、赛格广场等地,有销售员告诉记者,价格偏低的移动电源存在虚标电量问题,标注电量为10000毫安的,有效电量可能只有6000~7000毫安。
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夏庚培建议,尽量购买知名大品牌移动电源,不要盲目追求大容量,且要主动索要正规发票,注意保存消费单据,以作为质保凭证。此外,充电宝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重物或尖锐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内部电芯被重物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导致电芯内部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