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倒逼节能市场启动

   2013-01-31 中国证券报2580
核心提示:尽管如此,目前国内节能形势并不容乐观。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是,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这意味着到2012年年底单位国内生产能耗应下降6.4%。此外,2012年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各行业能源消费量普遍降低
   国务院常务会议30日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提出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专家指出,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为各地方政府责任,这一点将有望推动各地将节能责任落到实处,而作为能源消耗最大户的工业领域将可能成为首要阵地。这也意味着,近年来已全面开启的工业节能市场将有望再添扩容动力,而相关的合同能源管理(EMC)公司无疑将集中受益。
   政策加码工业节能入快轨
   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3.6%,这是“十二五”开局以来首次完成年度节能预期目标。
   尽管如此,目前国内节能形势并不容乐观。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是,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这意味着到2012年年底单位国内生产能耗应下降6.4%。此外,2012年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各行业能源消费量普遍降低,能耗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
   业内一直普遍期待,通过对能源消费实施总量控制,将有望从顶层设计上对未来全国能耗下降设立起长效机制。30日的常务会议就提出,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强化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业内分析指出,目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消费量指标的逐级分解上,此次会议后,各地总量指标有望加速落实,进而转化为各行业及相关企业具体的全年用电量及煤炭消费量等具体指标上。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为节能行业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工业节能市场。据了解,工业能耗占据全国单位GDP总能耗的70%份额,而根据《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工业领域将实现6.7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亿吨标煤,如果要达到2015年40亿吨标煤的目标,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要实现6亿吨的节能量。从数字对比上来看,如果仅工业领域节能目标实现,就可覆盖全国“十二五”的节能目标。
   根据《规划》,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9大重点行业将成为“十二五”工业节能重点,而各行业节能改造的重点在于工业窑炉升级、余热余压利用和电机系统改造等三大领域。《规划》拟定的“十二五”工业节能市场投资规模为6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期。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化扩张
   工业节能市场的打开,也带动了众多专注为工业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公司的崛起。事实上,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已在国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专委会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1250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2年,这一产值规模超过1650亿元。
   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近3900家,其中不乏双良节能(600481,股吧)、天壕节能(300332,股吧)、动力源(600405,股吧)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大部分以合同能源管理(EMC)作为盈利模式,主要业务领域均集中于工业节能市场。据了解,3900家企业中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1472家,比2010年增加88.23%。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以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步伐。自2010年起,国家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宏观经济下行,诸多工业企业因经营压力而放松了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众多节能服务公司订单均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的明确提出,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将随之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节能服务市场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营业务的节能服务公司业绩将有望获得长期保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