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在蓝田县三里镇杨村的一片旱作节水增产模式试验田中,3、4个工作农技人员正在紧张的进行洒水作业,与以往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模式不同,这儿的麦苗喝的水是由喷头喷洒,站在田边就好像置身于花园中的草坪一样。
蓝田县地形复杂,川、塬、岭、山区皆有,全县常年秋播小麦面积50万亩左右,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小麦产量不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从2011年起,蓝田县开始开展旱地小麦节水增产模式探索,
蓝田县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侯宇告诉记者:“这儿20米一个喷头,比起过去的大水漫灌每亩地每个收成平均节约了40吨水,经过三年实验(2011年起),每公斤产量从247.2公斤提高到了507.1公斤。除此之外,我们这里还结合了水肥一体化、农业小气候信息系统等实验。高科技确实推动了农业增产、增收。”
“以往的农耕方式,春耕备耕正是农户们最繁忙的时候,而现在,自动虫情测报灯、小气候信息采集器、水肥一体化喷灌等农业高科技为田里注入了新活力,一个个先进的科技正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种植中,科学种田成为农业的新时尚。” 西安市农委种植业处处长郭卫学告诉记者。
记者在小气候信息采集器上看到,它收集了气温、湿度、地温、地湿、结露、气压、光照、风速、风向、蒸发量、降雨量、光合辐射等十余项指标,自动监测每3分钟自动形成数据打印出来,让农技人员一目了然,能够适时调整种植方案。
2015年,西安市将总结推广蓝田旱作节水粮食生产模式经验,扩大旱作节水技术实施面积,在全市6个粮食主产县建立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51个,千亩示范方100个,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