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技术+市场+补贴都不成熟 储能何来“春天”?

   2015-03-10 中国节能网2160
核心提示: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
      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市场机制尚未理清、补贴政策尚不明确等发展障碍。为了探求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来小康所长进行了专访。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储能的商业模式时,来所长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储能对电力系统具有革命性意义
 
     记者:储能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有何重要作用和意义?
 
     来小康:储能对电力系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电力系统是即发即用的,但是储能的应用影响着电力系统中发、输、配、变、用的各个环节,它将使电力系统整个形态,包括运行规则都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升级、改造。在当前中央强调推动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的大形势下,储能技术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支撑点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常态下最大挑战是原始创新
 
     记者:在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来小康:我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是,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对平稳,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原来靠资源提升速度转向追求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都要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储能最终的作用主要是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让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当然,在储能产业的自身成长过程中,也会带动材料工业、制造工业等相关环节的发展。对于整个储能产业链来说,从研发到生产、到应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大的挑战是缺乏原始创新。储能技术门槛比较高,门槛高的主要原因是需要一些原创性技术,不是照抄,也不是集成。我国储能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在于我们原始创新和高端制造业能力较差。如美国,原始创新能力强;日韩,高端制造业能力强。储能技术是战略制高点,别国不会送给你,没有原始创新,和别人讨论问题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踏踏实实做原始创新,这个挑战对我国来说是巨大的。多年来,我国基本是跟着走,原始创新非常少,原因在于整个科研体制都不太适合原始创新。所以,要搞原始创新,包括科研体制都要有革命性变革。当然,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但最核心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领导者的科研管理方式。购买一个实验平台、建立一个科研环境、引进一些科研人员都不难,最重要的是科研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的观念要更新,这个挑战更大。简单说,就是科研管理者要考虑什么体制、什么机制下才能获得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不在于有没有钱,更重要的是,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能耐得住寂寞。
 
     以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快出成果,那是一种思路。但是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就需要原始创新。储能技术国外发展时间也不长,大家都在起步阶段,但是他们具备原始创新的思维,获得的原创成果比我们多,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从原来高速发展的模式转到新常态下应该对应的模式。储能产业目前的培育期还有10年的时间,如果拔苗助长,现在就让它快速成熟,但技术水平停留在那里,何谈后续发展?
 
     示范项目是检验技术可行性
 
     记者:对于张北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有人认为该项目投资太大,不具备推广意义,您对此怎么看?
 
     来小康:张北的风光储输储能电站是示范项目,不是推广项目。示范的目的是检验技术是否可行,通过示范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改进提供依据。国家将其列为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体现出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态度。
 
     这个项目是当作科技工程来做的,科技部在主导这项工作,目的是为了科技创新,并不是为了商业应用。没有正反馈,怎么知道下一步的方向?通过这个工程,证明储能可以满足新能源并网的功能性要求。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是储能装置本身如何提高性价比,这恰恰是我们科研的方向。不是为了原创而原创,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怎么能降成本?我们考虑的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装置要求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这是三个最主要的要求,当然高效率是常规的说法。目前,长寿命、低成本还不行,安全还有一些隐患。这就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这个项目的电池全部是国产的,如果只是考虑新能源接入的问题,当然谁的产品好用谁的,但是这个工作更大的意义是拉动整个储能产业链,包括科研、制造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目的很明确。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并不是谁便宜就买谁的,而是要验证各种技术路线的差异,最后招投标中的厂家都是国内一线电池生产厂家,他们也是今后挑起中国民族工业脊梁的企业。
 
     记者: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于其他的储能示范工程有哪些启示?
 
     来小康:项目的成果主要有:第一,实现了预想功能,打通了技术通道,即能够实现新能源的平滑输出、计划跟踪、削峰填谷和调峰、调频、调压等控制目标,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第二,在认真管理、认真制造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安全运行。到目前为止,项目没有出现任何事故。第三,通过示范工程,积累了一些数据,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下一步产业的攻关方向。
 
     我认为,示范工程不能为了示范而示范,或者为了达到某种宣传效果去示范。首先要想好这个工程的目的,第一,你要的技术通道是什么?要试验什么?要验证什么?要发现什么?如果同样的设备干同样的工程现在没必要,因为现在还是培育期,还没到推广期。如果储能设备上了一个台阶,或者针对另一种使用环境进行示范,是可以的。比如福建福清的移动储能项目就是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张北是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福建是配电网用电峰荷,目的不一样。如果只是体量增加了,我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不是说这样做一点意义也没有,就像做实验一样,采样空间大当然好,但是投入产出是不是合适?美国电科院总结了储能5大类17项应用,这些应用能有机会、能有环境的话可以多一些试验。政策支持应把握好“度”
 
     记者:储能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存在哪些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储能产业链中各类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应该是什么?
 
     来小康:现阶段的首要问题还是科研问题,目前储能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还谈不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最重要的是在研发环节的投入,重在提高原创和高端制造业这两方面的水平。归根结底,不能依赖于找捷径,这个时代,没有艰苦的努力,没有良好的心态搞原创,不会有持续性发展。
 
     当然,政策支持也是必要的,要通过正激励(如补贴),使整个产业形成正循环。作为应用方的电力企业,适度通过有体系规划的示范工程,来进行技术验证,得到正反馈。否则研发之后缺乏应用,得不到检验,形成不了闭环,没有正激励,会湮没研发热情。然而,凡事应讲求适度,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量,以避免出现社会资源浪费等现象。那么对于度的把握(如跟储能行业相关的补贴政策、补贴标准等)则需要科学严谨的论证,也可以借鉴别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最终引导储能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少走弯路、冤枉路。(《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综合)2015年3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