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我国北方与南方先后出现持续的雾霾天气,空气严重污染地区由京津冀地区扩展到华东、华南甚至西南地区。宁波、合肥、上海、南京等多地首发雾霾红色预警。大规模的雾霾导致空气严重污染,也促使人们对节能减排,告别雾霾的呼声愈发高涨。
日前,阿自倍尔株式会社(2012年更名前为株式会社山武)楼宇系统公司在大连召开市场说明会,宣布将以大连为中心,进一步开拓国内楼宇系统节能市场。
有业内人士分析,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定于2013年12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根据国务院明确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检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供热计量改革及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情况。从治理雾霾紧迫性来看,对节能企业将是巨大的利好。
建筑能耗居高
节能市场存万亿商机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建筑能耗日益上升。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此前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新建建筑20亿平方米,其中99%都属于高能耗建筑;既有的近500亿平方米建筑,仅4%采取了提高能源利用措施,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占社会总能耗约三成。更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能耗日益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据我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每年0.8%的增长趋势,到“十二五”末期,将达到51.5%。一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使新建建筑规模仍将持续大幅增加。按“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建建筑面积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累计新建建筑面积将达到40~50亿平方米。要确保这些建筑是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同时引导农村建筑按节能建筑标准设计和建造。二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直接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迫切要求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在保证合理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这将直接表现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急剧增长。
据相关机构统计,全球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楼宇。而楼宇中能耗最大的是技术系统和照明,合计占楼宇能源总成本的40%-60%。
有专家分析,“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将给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提供更大空间和难得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总投资有23660亿元,2020年前,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至少有1.5万亿元,这给节能服务公司带来了绝好的机遇。
山武环境控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华北执行总监徐国海表示,楼宇节能系统技术是对楼宇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调控技术,科学的节能方案,不仅能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最高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是建筑智能化中最具深度和潜力的节能技术。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可以通过收集、分析建筑能耗数据,提升、优化现有的设备运行控制策略,最终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建筑整体能耗降低。阿自倍尔自1980年起就已进入中国自控与建筑节能市场,分别在上海、北京及大连等地设立营运网点。在中国市场,阿自倍尔此前一直定位服务于为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公司在上海、北京、大连、苏州、杭州等地先后为商业中心、医院、制药企业、会展中心及工厂提供楼宇节能应用设备及服务。随着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市场的激增,建筑能耗也越来越大,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建筑节能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能源,从而保护环境,同时,也能为业主们节约运营开支。阿自倍尔通过在中国的三十多年的开拓,目前已具备开拓中国市场的潜力,下一步公司将加速在中国市场开拓步伐,将日本的节能技术服务于中国的节能需求,进一步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进口品牌发力
市场加剧竞争
据了解,我国楼宇节能自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楼宇自控产品集中在江森、霍尼韦尔、西门子等进口品牌,随着国内楼宇节能市场的不断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品牌的眼光,同时,中国本土的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建筑节能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对此,阿自倍尔楼宇系统公司总经理不破庆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自倍尔创立于1906年,距今已有超过百年历史。作为在日本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在日本的节能市场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在横滨、丸之内及新西宿市场占有率近80%。阿自倍尔已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也积累丰富的本土经验,针对市场竞争,阿自倍尔最明显的优势是对已运营的楼宇节能系统进行改造,这样,通过改造前后对比看效果才有说服力。同时,阿自倍尔将在未来三年内,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特别是中国市场,将更加突出以“以人为中心的自动化”服务理念,以入股当地企业或合作的形式,强化在本土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工程施工和售后服务能力,将日本在建筑节能领域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带到中国,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建筑节能综合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节能市场广阔的前景必然会引发行业竞争,但在企业品牌竞争中,不仅仅是比拼的是技术,售后服务也很重要,对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化问题是道重要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