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3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亮眼的数字一披露就吸引了众多关注。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一创近年来最大降幅的能耗强度指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日益提升的势头,而且还由此真切触摸到了“新常态”的有力脉动。
探究能耗强度下降4.8%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当属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指出,一方面去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去年增速降低,房地产行业不振,钢铁、水泥等建材需求不旺,产量增速低。但与此同时,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非常快,去年工业增长率8.3%,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是12.3%,这些产业本身能耗少、环境污染少。另一方面,节能措施发挥了有力作用。去年,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家制定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狠抓了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除了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外,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各行各业和社会大众个体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行动力度不断加大,另外,能源消费结构也在调整,煤炭的比例逐渐下降,清洁能源的比例在逐渐提高。
高耗能企业无疑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电集团原总经理朱永芃对能耗强度的降低就有着直观感触。“大机组的能耗比小机组要小得多,一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机组能耗比一台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机组还要少。去年,我国装机容量60万千瓦机组占比超过40%,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多投用大机组来替代小机组,同时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朱永芃说。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能耗强度的下降也是大力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一个有利起点。“目前,在碳排放方面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很大,能耗强度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个指标的确定既要顾及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生活的长远。不过现在结构调整正在进行,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整个形势有利于降低能耗强度,节能减排的力度和决心还可以更大一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表示。
新常态,新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耗强度指标设定为“降低3.1%以上”。虽然看似比去年幅度有所缩小,但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看来,这个目标完成的难度仍然很大。“因为结构节能对能耗强度的降低贡献是最大的,前面结构调整容易的工作都做了,后面的越来越难,而且基数也在增大,技术节能也是如此。所以,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任重道远。”解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