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深化改革努力化解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2015-03-11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1610
核心提示: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将于3月9日下午3:00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李谠发言,题目是《深化改革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全文如下: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将于3月9日下午3:00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李谠发言,题目是《深化改革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在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个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位居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之首。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新途径。从我们调研情况看,目前化解产能过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

一是认识不到位,压减产能动力不足。淘汰落后产能从短期看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利税可能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因此,一些地方对压减产能工作缺乏主动性,顾虑重重,持观望态度。

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和政绩需要,不顾产业调控政策和地方实际,不分对象主动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如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有的全额或按比例返还;允许部分收费免缴或减缴;对贷款给予优惠利率、优先安排、财政贴息或担保补贴;提供各种土地优惠政策甚至“零地价”等。政府的盲目干预导致资源错配,落后产能迁移到有优惠政策的地方,增加了淘汰难度。

三是产业集中度低,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多,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成本低廉的地条钢屡禁不绝,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在兼并重组中,企业退出渠道不畅,缺乏有效法律依据,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难,税收负担重,登记变更、权证过户、资产清算等环节手续多、时间长,企业职工安置难。

四是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难度大。如某省粗钢产能为2.98亿吨,位居全国第一,但汽车钢板仍需进口;其浮法玻璃产能为世界的20%,却不能生产汽车挡风玻璃。还有某省轮胎产量占世界的20%、我国的40%,却需要到德国测试轮胎性能。总体上说,产品量大质低,低附加值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不足。

建议:一、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避免出现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大干快上”、任期结束后“一走了之”的情况,要对项目进行终身责任追究。设置能效、环境等指标,让地方政府真正摆脱“唯GDP论英雄”,促使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二、实行“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化解产能过剩,不搞“一刀切”。对于过剩产业的贷款需求,既不能不问情况一律关闭信贷闸门,也要避免助推新的产能过剩。对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并且严格遏制增量;对于由于短期市场环境不好或结构性调整出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通过市场调节和适时调控,推动结构转型。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化解产能过剩,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消各地各类差别政策,避免存在成本差异。减少事前审批,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问责,从源头上减少审批出来的过剩产能。加大能耗、环保标准硬约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四、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扩大企业兼并重组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的使用范围,从简限时办理兼并重组涉及的变更手续。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破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的各项壁垒。

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企业提出订单式研发需求,建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良性合作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支持,提前占领技术高地,增加市场话语权,培育一批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突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