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访谈】张有喜:清洁利用实现“革命兴煤”

   2015-03-12 中电新闻网2090
核心提示: 张有喜:我今年的建议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攻关、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张有喜——全国人大代表、同煤集团董事长

记者:您今年的建议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对此问题,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张有喜:我今年的建议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攻关、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当前,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方面“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围绕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国家先后出台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能源行业也从科技驱动、科学开发、全面提质、输运优化、先进发电、转化升级、节能降耗等方面研究制定了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战略,在绿色煤电、新型煤炭转化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的基础上,拓宽了煤炭消费空间。

我建议:一是将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加大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金融、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电厂开展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改造;二是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褐煤提质加工技术、高硫煤和中硫煤改性技术等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攻关和推广。

记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非常重要,您认为该如何做好煤炭本身的清洁化?

张有喜: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地煤炭开采,让全省的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了彻底改变“资源困局”,山西省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六型”转变,走“革命兴煤”之路。

我认为,实现“革命兴煤”,重点要大力推动以能源生产和消费为主的能源革命,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传统能源绿色转型。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在集约高效开采、就地转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采取突破性措施,落实见效。

在“煤炭集约、安全、高效开采”方面见实效。一是以千万吨级矿井建设为龙头,以提高采煤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为支撑,推进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群建设,加强矿山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做到集约、高效、绿色开采。二是强化科技攻关。加强千万吨级高效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安全高效充填开采关键技术、小煤柱和无煤柱开采技术、低浓度瓦斯提纯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三是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推进生产、加工一体化,实现产品洗选加工直接与市场接轨。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做好煤炭利用的清洁化?燃煤发电是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您认为该如何做好煤电的清洁化?

张有喜: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见实效。加快煤炭就地转化力度,做到“输电、送气”并举,能源生产结构和供应品种实现“革命性”变化。一是变输煤为输电,充分发挥大同地区动力煤种的优势,发展煤电一体化,建设坑口电厂,上马大容量、

高参数、低排放机组,以及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同煤“十二五”末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十三五”力争达到2500万千瓦。

就地消化原煤7000万吨以上;二是拉长产业链,利用全省建设煤化工基地的有利时机,向煤炭下游产业、终端产品发展。6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甲醇制烯烃、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0万吨煤基活性炭四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就地转化煤炭约1800万吨。

在“绿色、多元、低碳循环发展”方面见实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同煤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以煤矿为龙头、电厂为纽带、技术为支撑、项目为带动,集成了一系列低碳环保技术,将煤炭生产伴生的高岭岩、煤矸石全部“吃干榨净”,对电厂排放的固废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基本上做到了固废全利用、废水“零排放”。并以塔山模式为典范,建设铁峰、东金潘、朔南、轩岗、白家沟等其余五大产值百亿元的循环经济园区,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在“革命兴煤”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重塑山西煤炭新形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