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3·15时评】“快时尚”质量门背后之秘

   2015-03-16 中国纺织网1550
核心提示: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色牢度有问题、纤维含量不达标……这些往往都是服装品牌登上质量黑榜的主要因素。服装质量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色牢度有问题、纤维含量不达标……这些往往都是服装品牌登上质量黑榜的主要因素。服装质量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快时尚品牌频陷“质量门”,成为消费者吐槽的话题。如ZARA、H&M等,其一味追求“新”和“快”,在质量方面往往有所疏忽。快时尚品牌近些年能大行其道,笔者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爱它款式独特、品种更新快、价格合理;恨它质量不稳定,往往造成“一次性”。 
 
  众所周知,快时尚品牌采用全球统一物流模式和买手制度,这样的方式缺少严格的质量控制环节,以及针对我国标准的检测。部分快时尚品牌从需求调研到设计、生产再到上架销售仅有14天,再加之需要控制成本,质量不理想可想而知。 
 
  尽管快时尚品牌表示对其供应商建立了严苛的标准,并会定期审查他们的执行情况,但是仍有代工企业表示,这些品牌只关注加工成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经常会选择多家代工厂,代工企业竞相压价,价低者中标。 
 
  更有代工企业表示,他们对国际快时尚品牌依赖程度大,与其合作的过程中,这些代工企业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整个代工行业利润非常低,而近两年随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为摊销风险,只能控制产品成本。 
 
  对质量的检查,快时尚品牌方一般只在交货验收阶段对产品按一定比例抽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通常服装检测一次需要3~5天,如果不合格,重检需要7~10天,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耽误一天时间就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上架,影响销售,所以检测员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可见,快时尚品牌的“优势”成为了制约产品质量的一个主因。 
 
  然而,快时尚品牌为何敢无视我国法律法规“重复作案”?笔者认为处罚力度弱、违法成本低是一些企业“无所畏惧”的重要原因。依据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对违法违规企业仅处以货值3倍以下罚款,处罚力度过低,且操作上仍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依据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对商家主要的处罚措施就是退货,有欺诈行为的,增加货款3倍的惩罚性赔偿。在欧美国家,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有权力组织仲裁,违法企业可能会面临“天价”赔偿,拒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有可能面临“市场禁入”的严惩。相比之下,我们对质量问题的追究仅仅是“毛毛雨”而已。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