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事故4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中国核电正式按下了重启键。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文核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项目5、6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这是中国四年来首次放行新核电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红沿河属于争议较小的沿海核电项目,但它的获批已开始让业界乐观地将想象力延伸至争议巨大的内陆核电重启。
核电在东北的日子不好过
“红沿河二期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首个获批的项目,对核电发展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对我们国家未来的核电发展充满信心。”中广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告诉记者。
“3月11日是日本福岛事故4周年,中央政府在这个时候决定启动红沿河核电5、6号机组工程建设,意味着福岛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告一段落。”国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搁置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认真总结、反思中国核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吸取福岛核事故的教训。”
红沿河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4台单机容量为111.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1、2号机组已并网发电,3、4号机组处于建设期,预计今年正式投运。二期项目规划建设的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将使用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ACPR1000,该技术已应用于阳江核电5、6号机组建设。
在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建造许可证后,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但核电在东北的日子并不好过。据了解,受东北热电联产以及内蒙煤电输入等因素影响,红沿河核电站已投产的1、2号机组在冬天压负荷运行,去年11月和12月,上述两台机组的能力因此都有不同程度下调。考虑到东北地区增速持续下滑的GDP,关于是否有必要在东北建设核电一直存有争议。
对此,王炳华认为,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电力之外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都存在类似问题,任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要有适度超前。“目前我们也在进行调整,未来红沿河核电站绝不会出现去年的情况。”
海南要摘缺电省份的帽子
2014年以来,中央政府频频释放重启核电建设的信号。去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时提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也表示,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1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中国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点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包。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透露,海南昌江核电站今年上半年5月份左右和下半年10月份将各投产一台6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以改变海南的能源结构。“今后海南不仅要摘掉缺电省份的帽子,还要给云南、广州送电。”他说。
另据记者梳理,国核示范工程、福清三期和防城港二期年内很有可能拿到建造许可证,紧随其后的是徐大堡一期、陆丰一期、三门二期、海阳二期。
“沿海建完就是内陆核电”
目前,我国现役及在建核电站均只限于沿海地区,内陆核电站仍停留在规划状态。随着沿海核电的重启,放开内陆核电的呼声再起。
两会期间,湖南地方代表团再次高调呼吁“尽早启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建设”, 在湖北地方代表团的议案中,也有涉及湖北大畈核电项目的内容。
作为内陆核电的支持者,两会期间贺禹还联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2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推动核电新一轮规模发展,实现中长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政协提案。
贺禹表示,我国已基本完成内陆核电前期准备和论证,“两湖一江”(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泽)三个内陆核电项目现场准备已达到随时开工的条件。他建议,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以沿海扩建项目为重点,同时争取“十三五”初期在内陆开建首批核电项目 。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APEC会议上提出,到2030年我国碳排放要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到20%。据此测算,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5亿至2亿千瓦,才能有效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贺禹告诉记者,“现在是加速开放审批和核电发展的好时机。”
“内陆发展是必然趋势,沿海厂址已经饱和或基本饱和,下一步沿海建完后,就是内陆核电,我认为‘十三五’期间会启动。”中核集团核动力院院长罗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采访中,贺禹、王炳华和罗琦均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内陆核电具有丰富的建设运行经验和良好的运行业绩,国际上也不存在沿海和内陆核电之分,两者没有必然差别。
“比如国内的AP1000 建在沿海的三门和海阳,但美国正在内陆建,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这说到底是一个认识的问题,需要把这个坎跨过去。”王炳华表示。
“国家对安全的要求更高,为了让民众更放心,将内陆核电先放一放的决策也是对的。到‘十三五’逐步放开内陆核电是一个趋势,相信国家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贺禹进一步指出。
另据王炳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两会开始前已正式委托中国工程院召集国内顶尖专家,对我国内陆核电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论证。
(记者钟银燕、朱学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