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污泥能否变身液态地膜?

   2015-03-17 中国环境报1450
核心提示: 项目研发人王书秀介绍说,经过试验,以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液态地膜喷洒使用后,可使小麦亩产增收18.9%,不但可替代常用的塑料地膜,还能有效解决污泥处理利用难题。

“污泥骨架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研制与应用”项目近日获得河北省新产品鉴定并获得专利授权。这一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可以将污泥经过处理后用于生产农用液态地膜,已在河北省冀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深州市进行了两年左右应用试验,获得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肯定。

项目研发人王书秀介绍说,经过试验,以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液态地膜喷洒使用后,可使小麦亩产增收18.9%,不但可替代常用的塑料地膜,还能有效解决污泥处理利用难题。

液态地膜成本高急需解决

传统液态地膜成本较高,尝试用污泥做地膜,既可以解决塑料地膜的“白色污染”和液态地膜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

据了解,早在1994年国内就开始研究既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又能消除塑料地膜这一“白色污染”的替代品,其中液态地膜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市场上销售的液态地膜价格尚高,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同类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问题,王书秀经过研究认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要是微生物残骸,即腐植酸类物质,而且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污泥里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聚羟基烷酸酯(PHA),是公认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如果尝试用它做地膜,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污泥做地膜技术路线已成型

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钝化,生产的液态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控制盐碱、改良土壤、抑制扬尘、促进作物生长等多项功能

经过与衡水市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协商,污水处理厂对项目给予全力支持,提供研究场地和必要的水电设施以及人力。在污水处理厂的支持下,实验小组逐步摸索出一条生产技术路线。

实验小组首先确立了化验湿污泥,根据化验结果判定有无超标重金属,如有即选用高效重金属钝化剂进行钝化,使之达到农用泥质标准,随后加入三氯异氰尿酸进行除臭、灭菌、杀卵,达到农用泥质卫生学指标。

实验小组最后在经过处理的污泥中加入腐植酸原粉和微量元素铁、硼等进行混合,研磨成黑色膏状胶体“母料”,并利用多种高分子化合物混配制成“子料”。使用时将“子料”溶解,加入用水稀释的“母料”中,瞬间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即成具有增温、保墒、控制盐碱、改良土壤、抑制扬尘、促进作物生长等多项功能的液态地膜。

增产减排双受益

喷施地膜后小麦每亩增产18.97%,可降解液态地膜以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

据了解,从保墒效果上看,通过试验和现场测定,这一项目的水分蒸发抑制率30.1%,土壤含水量提高20.2%,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持平。

在应用效果上,正常时节种植的小麦,同等条件下,喷施地膜后小麦产量达560.2公斤/亩,平均亩增产89.1公斤,增产18.97%。在棉花上,仅从单珠结铃、铃重来看,喷施地膜比不喷施增产幅度高16.8%。

今年年初,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衡水市科技局主持,邀请相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了新产品鉴定。与会专家表示,可降解液态地膜以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成膜后可生物降解,属环境友好型产品。

河北省科技厅一位专家评价说:“这种新技术液态地膜粘度、细度、附着率等高于当前市售产品,保墒、保温、保水效果好,具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土壤持水量的功能,小麦、棉花增产效果明显。”

“今后,我们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根据各地区作物的种类、土壤、季节、气温变化的不同特点,开发专用液态地膜。”王书秀告诉记者,如果以1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为例,生产的液态地膜可覆盖土地面积135万亩(以每亩30公斤计),减少塑料地膜使用量4050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