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2014云南公务员实时申论热点4:节能减排

   2014-02-26 中国节能网1750
核心提示: 2007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国环境展望: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指出,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境地。

『热点背景』


2007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国环境展望: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指出,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境地。据估计,2025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


而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上升为政治、社会、文化问题。近年来,能源消费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我国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并且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例偏低。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跟不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现有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自从2005年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辅助策略。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


节能减排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落实还存在不少障碍。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没有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近年我国以增加供应为主要目的建设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继上马,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增大节能减排的压力。


第二、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转化为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第三、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四、地方保护主义。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的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给出的节能降耗的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要求关闭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业的规定置之不理。

  
二、意义


首先,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当前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


其次,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07年以来,从世界环境日、八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到夏季达沃斯峰会等,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几乎是逢会必谈的主题。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关。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最后,节能减排倡导正确的政绩观。今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国省级领导班子换届,节能减排工作将成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这就表明,干部考核中节能减排指标的硬化,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政绩观。

  
三、对策举措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口,既能够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又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第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成为重要的节能措施。


第三,要健全节能的政策体系。


第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五,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的支持力度,形成4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第六,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督促各地制定阶段性节能目标,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


第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


第八,强化污染防治。增加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第九,健全法规和标准。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节约能源法》,是指导和规范我国节能工作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法律实施以来,我国的能源形势、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因此国家必须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各种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第十,完善配套政策。扩大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