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均30%左右的增速,中国环境服务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做大,市场的预估是:到2015年年底,中国环境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但目前,行业内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日前,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坦言,当下的环境产业服务业中,竞争主体较为分散,这并不利于中国大环保产业的发展。而诸多专业细分领域内的优秀企业应联合起来,加大软环境的打造,实现产业升级,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产业服务业是指环保企业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形成的产业,也是中国大环保产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刘正军介绍,中国的环境产业已经历三次服务界面的上移,其推动的市场主体基本都是政府,政府既是环境规划的资金筹备者、各专业治理环节的整合者,还是各项目的系统把控者,政府在其中充当着一级开发商的角色,向环境企业采购单元服务,市场化元素并不太强。
但这种局面在2014年被打破。刘正军解释,从2014年起,中国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政策频繁出台、公众环境意识快速提升,都在推动着产业服务界面的第四次上移,即政府开始向企业要求提供面向效果的环境服务。同时,伴随着产业服务界面的上移,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清理地方债平台的深化,又很大程度推动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进一步被弱化,从而推动了政府采购环境公共服务需求的释放。
但要抓住这种市场机会,对行业内企业来说却存在难度。“当前的环境服务业已存在一些问题。”刘正军指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行业内缺乏能促进环境企业间相互对接、形成协作的服务平台,比如行业协会等能联系行业间企业紧密合作的组织等。更重要的是,当前环境问题很复杂,但环境企业对接资源的手段都比较单一,中国有很多细分领域做得很不错的环境服务企业,大都埋头抓市场,但在资源整合、信息获取、跨领域技术等很多方面能力有限,在品牌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不足。如果面对跨区域、跨领域、跨时间、资金投入量大、技术难度高等的环保问题,企业缺乏专业化的统一解决方案。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业企业不被市场之外的主体所了解,行业企业各类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也较高。
环境产业如何突破当前面临的上述困境?刘正军建议,应鼓励发展一批真正让政府信任、能面向治理效果、提供跨区域综合化服务的环境产业一级开发商,他们提供的不止是解决资金问题等单一环节的环境服务,而是站在全局、更系统的角度,代替政府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从产业自身发展上来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环境服务产业已初具规模,已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环境企业成长起来,并正在向一级开发商进行转型,比如永清环保、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等企业。
此外,可以通过搭建一些产业平台机构,通过资本、项目、品牌传播、战略等作纽带,让有实力的“环境一级开发商”和其他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此外,还可形成专门面向环境企业的战略咨询、品牌、资源整合、投融资等,能理解环境产业政策、趋势的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公司提供服务,形成软硬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