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王小康:“企业的归企业,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2015-03-19 中国节能网2870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应如何发展?作为工作在节能环保产业一线的央企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为您解读———
  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应如何发展?作为工作在节能环保产业一线的央企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为您解读———
 
  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起步晚、欠债多、水平低、规模小、发展快、容量大”。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态势?
 
  ■王小康:“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据估计,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为4万亿元左右,总的来看,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结合多年来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起步晚、欠债多、水平低、规模小、发展快、容量大”。
 
  ■记者:如何理解面临的机遇和困难?
 
  ■王小康:无论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新一轮绿色经济竞争来看,还是从国内能源约束、日益恶化的环境质量来看,节能环保产业“既解决了发展的方向,又解决了如何发展的问题”,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战略机遇期。
 
  当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针对全社会耗能和排污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缺失,导致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低下,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环境法规对违规排放进行处罚相对较轻,处罚额度普遍低于治污成本,导致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加上政府监管缺位、监管力度不足,难以对违法排污起到制裁、震慑和遏制环境违法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鼓励和纵容了违法排放行为。同时,针对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激励政策缺失,抑制了企业增加投资的意愿。由于“谁污染谁付费”责任追究制度和“谁治理谁受益”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节能环保企业普遍缺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和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进口,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三是节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的不畅已经成为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民间资本参与节能环保投资市场的方式和途径欠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有资金支持对于资金量需求庞大的节能环保产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随着环境治理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推广,我国环境服务业已步入快速增长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记者:根据一份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主要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而环保服务业年收入仅占环保产业总收入的5.6%。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达到50%-70%。如何看待这个差距?存在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去弥补?
 
  ■王小康:关于这个差距,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按照“专业化治理、污染者付费”原则,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污染治理的模式,才培育了威立雅、苏伊士等一批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环境服务企业,使环境服务业成为环保产业中的主要力量,并在全球环境服务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我国环境治理过去一直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由污染排放者自行进行污染物治理,导致环保服务需求不足,市场发展不完善,环境服务业难以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推广,我国环境服务业已步入快速增长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关于我国环境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对排污企业的约束政策和监管缺失,环境服务需求不足外,具体到环保服务业上,还面临着环境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环境服务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比如,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既降低了治污成本,又促进了环境服务业发展。英国和法国分别约有88%和75%的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运营。而我国环境保护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市政污水专业化运营比例约为50%,工业污水治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比例则只有5%左右。
 
  同时,我国环境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骨干企业,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解决复杂的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对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如法国威立雅和苏伊士环境集团在法国环境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左右,并连续多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而我国污水处理企业有数千家,但运营规模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也不超过3%。
 
  ■记者:中国在这方面如何迎头赶上?
 
  ■王小康: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其核心就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针对环境服务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法律法规威慑力。其次,深入推进污染治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完善环境服务市场。比如,建立环境保护社会化投资、专业化运营的第三方治理制度。最后,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大型专业化环境服务企业。
 
  关于企业的角色,如果把节能环保产业比作一条河流,我认为大企业应当是干流,中小企业是支流。关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整合与分散发展并存,服务更加整合,创新更加分散。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目前中国节能环保企业规模较小的问题。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可以说是国内节能环保市场的主导者。在这个市场中,您认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角色各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整合还是分散发展?
 
  ■王小康:就像刚才提到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拥有大量市场主体,大中小企业并存,但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以节能服务企业为例,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关于企业的角色,如果把节能环保产业比作一条河流,我认为大企业应当是干流,中小企业是支流。
 
  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大、周期长、专业性强,那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大企业更能胜任。实际上,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专业化发展、集约化运营,有助于整合行业资产、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支撑并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当然,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中小企业。节能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热情高、市场反应快、投入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正是他们以其充分的灵活性和较高的创新力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
 
  关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整合与分散发展并存,服务更加整合,创新更加分散。
 
  一方面,在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要素价格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将吸引更多的社会投入,节能环保领域市场包括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从国外发展经验看,能够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集成服务能力强的大型专业化节能环保产业集团的出现是一个大趋势。大型专业化节能环保产业集团打造一条开放式的全产业链,与节能环保中小型科技企业携手或组合,最终形成大型骨干企业为主导、广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责应该是激活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市场,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政策支持和整个行业发展上,您对于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王小康:关于发展建议,上面已经提到很多,在这里我再系统梳理一下。在大方向方面,重点应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上下功夫,企业的归企业,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我理解的产业是指产品和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组成的集合体,包括市场、技术、资金、资源等几个要素。同时,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与政策环境密不可分。下面我就从上面这五个要素谈一下对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的监管,释放有效需求。建议制订生态文明考核制度,推行“谁污染谁付费”责任追究制度和“谁治理谁受益”的激励机制,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同时,
 
  加强企业监管,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和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
 
  二是加快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政府的职责应该是激活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市场,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应该健全节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尽快出台环境税或能源税,建立健全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吸引资本进入节能环保领域。政府部门改变传统思维,将区域节能减排业务或全流域环境治理业务打包交给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以求整体解决之道,实现协调治理。鼓励第三方治理和运营,尽快建立节能环保社会化投资、专业化运营的第三方服务制度。
 
  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拓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资金问题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面临的难题,但资金问题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要上面提到的政府监管到位,市场有需求,资本自然是会进入产业的。当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将以前投资补助,改为按运行结果补助,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发挥实效。以财政资金为种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项基金,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加快推广“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PPP公私合营模式。
 
  四是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研发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课题,攻克一批市场急需的关键共性节能环保技术。
 
  五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品牌优势企业的扶持,推进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大型节能环保专业化企业,带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升级。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