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张茉楠:全球能源互联网 顶层设计刻不容缓

   2015-03-25 每日经济新闻2720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总量和规模日益加大,全球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和生态失衡日趋严重。

中国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其新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提出的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以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的“两个替代”,对改变全球能源秩序,维护全球能源安全,重塑全球能源治理架构,实现人类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总量和规模日益加大,全球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和生态失衡日趋严重。

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挑战,粗放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近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高达0.7左右,能源环境压力和发展瓶颈日益增大。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对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地球环境容量的过度占用,造成了今天世界性资源缺乏和全球生态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灾难,严重压缩了未来全球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空间。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以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和以生态环境损坏为代价的工业化模式。

此外,全球能源消费与资源禀赋之间存在空间的异质性,如何克服能源分布的不平衡和禀赋差异,使其更有效率地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形成覆盖全球的能源供需平衡与调节体系,是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全球能源体系和能源治理架构来解决这些发展困境和发展难题。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恰恰为这种新模式和新治理架构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制造数字化、能源网络化、电力分散化、汽车电动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互联网通信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正在形成。

一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全球能源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早已渗透到能源领域,能源市场已成为全球化的市场。各国能源相互依赖加深,能源安全越来越超越消费国和生产国的界限,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以石油为例,中东和俄罗斯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的45%,其消费量只占13%;北美、欧洲和亚太石油产量只占全球的36%,而消费量却占76%以上。此外,能源市场分散,要求风能、太阳能的集中规模化开发和借助特高压等技术的电力远距离输配也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全球能源合作,实现“能源一体化”,创造一个更加一体化、充分竞争的市场以及能源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带来能源形式、生产方式、存储形式、分享机制等广泛的变革。

根据世界生物能源协会预测,到2020年,30%的电力将来自绿色能源。以交通为例,到2030年,插电式电动车的充电站和氢能源燃料电动车会普及全球,并将为主电网的输电、送电提供分散式的基础设施。到2040年,75%的轻型汽车将由电驱动。“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插电式电动车、氢燃料车、家庭和工厂提供充足的电力,有望形成全新的经济模式。

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能源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新的大趋势。能源产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天然气或其他能源的购买量、预测能源消费、管理能源用户、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等;大数据与电网的融合可组成智能电网,涉及发电到用户的整个能源转换过程和电力输送链,主要包括智能电网基础技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智能输电网技术、智能配电网技术及智能用电技术等,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等。

因此,中国必须以发展能源互联网为契机,加快提升基础制造和能源生产能力,做好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储备,将积极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提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做好能源互联网的战略顶层设计刻不容缓。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